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注册制试点在增量市场起步、由增量扩展到存量市场,再到向全市场推行的过程,其间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优化。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改革后主板更突出大盘蓝筹特色,并在上市条件等方面与科创板、创业板形成差异。
业内专家认为,全面注册制下,主板上市条件更加包容、板块定位更加明晰,多层次市场的体系架构将更趋完善,各个市场板块之间将形成能上能下、协同发展的局面。更有包容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改革安排,全面注册制下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基于此,在本次改革中,主板的上市条件大幅提高,并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了距离。
具体而言,沪深主板取消了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限制等要求,综合考虑预计市值、净利润、收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了“持续盈利”“预计市值+收入+现金流”“预计市值+收入”等多元包容的上市指标,并进一步优化企业在主板发行上市门槛,实现发行条件全市场的基本统一,突出注册制下精简优化和包容性的特征。
与此同时,主板的交易制度也作出调整,包括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之后日涨跌幅限制保持10%不变;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主板现行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维持不变,对投资者资产、投资经验等不作限制。
改革后,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服务于成熟期大型企业。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创业板主要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与全国股转系统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相关部门还将稳步推进主板交易机制改革并持续评估完善;继续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在保荐机构跟投、询价转让减持、做市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积累经验。
专家表示,注册制试点期间,科创板、创业板设置了多套上市指标,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均有上市,不少不符合核准制下财务指标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北交所设立后,更多原先达不到沪深交易所标准的“专精特新”企业得以进入资本市场。主板注册制改革是注册制改革的最后一步,将进一步体现对大蓝筹的支持。
随着注册制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同时,各市场板块定位明确,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有机联系的格局逐步形成,原来割裂的市场板块,亦通过转板、分拆等配套制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张永志表示,“多层次性”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匹配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也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全面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和普适性,使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主管庞溟认为,注册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提高资本市场的包容性,进而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注册制下,更为多元化的上市标准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地设置了以成长性为核心的上市标准,也顺应了科创企业发展规律和特点。
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安排,也为更多科创、创新创业、“专精特新”公司提供了发展契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将旗下子公司分拆至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实现了沪深上市公司与各个板块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
庞溟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应进一步建设完善交易所内的升降板机制、跨交易所的转板机制、场内外市场的转板机制,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纽带作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动释放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动力。
市场人士普遍预期,全面注册制改革,将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再上台阶。未来,沪深主板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在上市资源上将各有侧重、平衡发展,全市场各板块将协同共进,全方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原文转自: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