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吕东
随着年最后一周,兴业银行可转债成功发行,成都银行转债发行预案通过证监会审核,商业银行年度可转债发行也已收官。
银行去年可转债“成绩单”显示,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年,只有5家银行股发行可转债,但由于银行的单笔可转债发行规模超大,还是让上述银行可转债合计发行规模占比达到了全部可转债规模的近四成。无疑,商业银行仍是去年可转债市场的最重要发行主体。
5家银行发行可转债
合计占比近四成
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年,全年共计有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尽管数量明显少于年只的水平,但去年可转债的合计发行规模增至.49亿元,较年增加58.78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尽管有逾百家公司于年发行可转债,但普遍发行规模较小,绝大部分公司发行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下,其中,更有64只可转债发行规模低于10亿元,占比逾五成。而在这其中,尽管银行可转债发行数量较少,全年仅发行区区5只可转债,但由于每笔转债发行规模巨大,使得仅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就占到了总发行规模的38.89%。
本报记者者梳理去年银行发行可转债的数据发现,在5家发债银行中,除苏州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为50亿元外,其余银行发行规模均达到了百亿元级。去年最后一周发行的兴业银行可转债,其亿元成为当年可转债市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也是当前市场存量规模最大的转债之一。
而发行数量少,但规模大的这一现象已持续多年,并成为银行转债发行的最大特点。东方金诚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年至年间,银行可转债每年发行数量不超过5只,截至年年末,转债市场只存量转债中银行转债仅有15只。与此同时,银行可转债单笔发行金额均较大,自年以来发行的18只银行转债中,有10只发行规模超过亿,其中浦发转债和兴业转债单笔发行规模达亿元,是转债市场单笔发行规模最大的两只转债。由此不难看出,尽管银行发行数量较少,但仍以单笔超大规模的发行额度,使其成为可转债市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是单笔可转债发行规模较大,上述银行可转债的信用资质良好,年的5家银行全部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可传债的发行信用评级全部为AAA级,优质的信用评级,也使得银行可转债成为机构配置转债的重要品种之一。
未来可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但也存在不确定性
而在二级市场走势上,相较于可转债的整体表现和A股市场,年银行可转债表现则较为平淡。除个别银行在正股价格拉动下年内价格涨幅超过10%以外,其他几只可转债均表现不佳。
对此,东方金诚债券分析师曹源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是受限于A股市场银行板块的低迷表现,使得年银行转债价格指数不及可转债市场整体表现。同时,相较于年转债市场和A股市场的起伏震荡,银行转债则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年银行转债价格指数振幅仅为6.63%。
她认为,年相较于可转债市场的空前热度和A股市场银行板块的低迷,银行可转债价格指数涨幅不大且稳定性强,鉴于银行可转债价格和正股估值均处低位,未来下探空间有限,银行可转债未来仍将是机构底仓配置的重要选择。
随着商业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相应的资本消耗也在逐步加大,对于资本补充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去年银行虽然发行可转债数量仅为5只,但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未来业务发展,以及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监管要求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但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记者也表示,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尽管银行可转债可以较每股净资产溢价发行,并在转股后可纳入核心一级资本,增加银行资本充足率,但可转债这一工具的缺点是由于需要转股,不但时间较慢且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这可能对于那些急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银行来说是一个限制。
据曹源源预测,年在“宽货币+宽信用”将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下半年经济企稳复苏将改善银行盈利和不良的预期下,银行板块估值和行业景气度有望出现触底反弹,带动银行转债收获部分正股反弹收益。
(编辑崔漫白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