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范璐媛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时期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年7月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公司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审核效率大幅提升,个股加速优胜劣汰。经过年的初步探索,年注册制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再上台阶;另一方面,一些中介机构履职遭遇质疑,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有待加强。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范璐媛
估值定价:年呈现四大新特征
核准制下A股IPO所施行的23倍市盈率窗口指导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新股估值,致使个股发行价与价值脱钩,引发一二级市场利益分配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注册制实施后,新股首发市盈率更加多元,市场化定价效果显著。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发现,与年注册制开闸时相比,年注册制新股在发行定价环节出现以下特征:
特征一:发行市盈率较年下滑,分化加剧
不同于年科创板横空出世时的整体高估值,年注册制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出现分化,低市盈率个股比例显著增多,近七成新股首发市盈率处于50倍以下,超两成新股首发市盈率不足30倍。在可选标的增多、发行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一级市场对于IPO定价渐趋理性,机构针对不同行业和质地公司的“估值差”显现。
以科创板为例,年发行市盈率低于30倍的新股占11%,年发行市盈率不足30倍的新股仅1只;同时,高市盈率发行的个股比例也在增多,年10.42%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超过80倍,这一比例近乎年的2倍。体现出年新股估值整体下滑的同时,两极分化加剧。
与行业整体水平对比来看,年上市的注册制新股中,53%的发行市盈率低于披露的行业均值;年,发行市盈率低于同期行业水平的新股仅占15%,新股估值更趋近行业均值,这从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新股上市后的获利空间。
特征二:高发行价频现,“肉签”增多
与市盈率类似,年注册制新股的发行价分布也更为分散。年上市的注册制新股中,超六成发行价集中在20元~50元区间;年,这一发行价区间内的个股占比降至44%,10元以下低价股和百元以上的高价股分别占到8.1%和6.19%。
高价股频现是年注册制新股发行价出现的最大变化。年2月上市的石头科技发行价.12元,直接打破了A股新股发行价的历史最高纪录。随后,创业板注册制个股锋尚文化发行价.02元,刷新了创业板个股最高发行价纪录。年,科创板注册制新股的最高发行价仅89.23元。
高发行价个股的涌现也使得“肉签”数量增多。以上市首日成交均价与发行价的差值计算中签收益,年上市的注册制新股中,中一签盈利超10万元的个股有6只,其中4只发行价超过元。年无一只注册制新股中签收益超10万元。
特征三:募资不及预期公司增多
年注册制实施伊始,新股超募现象一度受到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