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04/15
本周投研观点
宏观解运亮
首席分析师
S2
核心观点:
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几经变迁,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汇率并轨,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实行固定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全球金融危机后,参照亚洲金融危机应对经验,实行固定汇率制。-: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今:汇改,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
后疫情时代,人民币走出了一轮荡气回肠的升值态势。年二季度之后,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供应链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凸显,人民币逐渐展现出强势姿态,尽管中间不乏波折,但总体升值态势十分明显。尤其是年8月中旬后,人民币和美元走势出现大幅背离,尤为引人瞩目。我们对人民币即期汇率的变动进行分解,拆分为市场贡献和中间价贡献。结果显示,此轮人民币升值并非央行主导,而是市场力量自发驱动,政策调控更多是对冲市场的升值压力或顺势贬值,若无中间价对冲,汇率升值幅度将更大。
疫情后这轮人民币升值绝非偶然,背后最核心的驱动力是供应链优势下的出口强势。诚然,如历史多次发生的那样,最近这轮汇率升值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包括: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好于海外,供应链优势凸显,金融开放提高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外资流入中国增多,等等。然而,若论及短期最核心的驱动力,则应归于供应链优势下的出口强势。出口强势带来了贸易顺差高企、外汇流入增多的局面,这与年前颇有相似之处。出口强势下,结汇需求较强,直接推动了人民币升值。
年一系列支撑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均发生扭转,人民币汇率可能迎来趋势之变。一是中国疫情防控领先的比较优势在年可能被打破,发达国家“共存”策略正在奏效,新兴经济体有望逐渐收窄免疫鸿沟。二是年以来资本外流压力增大,尤其体现在证券市场的资本外流,须警惕人民币出现贬值预期。三是年出口增速可能前高后低,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减弱。四是美国货币政策明显紧于中国,可能推动人民币转为贬值。从汇率实际走势看,3月中旬以来汇率方向出现扭转迹象,市场力量从驱动升值转为驱动贬值,汇率贬值可能再次回归市场视野之中。
风险因素:疫情再度恶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
※核心观点:
人民币汇率可能迎来趋势之变。
策略樊继拓
首席分析师
S1
核心观点:
大势研判:从历史经验来看,稳增长一般能产生三重效果:预期、资金和盈利。政策一旦开始稳增长,乐观预期就会开始出现,是最早出现的乐观信号,但如果只有预期驱动,则指数往往是偏弱的(比如年Q4、年底-年中、年下半年)。指数完全的熊转牛,一般需要至少见到资金或盈利中的一个出现大幅往上的拐点。从近期的数据来看,当下依然是预期阶段,资金和盈利等重要指标尚未出现拐点,所以3月中旬以来的反弹还很难变成反转。如果是熊市反弹,时间3-4周是最常见的,下周开始,反弹将进入后期。战略上,年可能是V型大震荡,上半年类似年,下半年类似年。
行业配置建议:近期疫情的冲击,一方面强化了稳增长的政策,另一方面让部分投资者开始布局疫情后的基本面环比修复。前一个逻辑偏长期,可能持续比较久,可以做长期局部。后一个逻辑偏博弈,考虑到这一次环比经济的冲击比年Q1小,所以疫后环比修复的力度也会小很多,只能当成超跌反弹来做。战略上,目前影响配置的核心矛盾有三:全球利率环境偏紧、A股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中枢相比去年会有所下降、经济现在处在政策底到信用底之间。这三大因素均有利于价值风格,特别是绝对低估值风格。我们认为,这一风格在上半年还会持续,建议战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