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试点至今已满两周年,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国注册制到了走向更加市场化的关键时刻。
继上纬新材后,时隔近一年,新股询价制度的“漏洞”以另一种方式乍现市场。
本周在A股亮相的新股读客文化,以1.55元/股创下创业板开板以来的发行价新低,但该股上市首日暴涨%,创出本世纪最高涨幅纪录。极致演绎的行情,再度引发市场热议IPO价值发现机制是否失效。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边厢投行控诉询价机构“抱团压价”的行为,认为对方以入围为目的,而非价值发现;那边厢机构投资者坚称,定价是市场博弈的结果。
声声争论中,取消“高价剔除比例”和突破“四数孰低值”制约成为投行共识,投行认为这将有助于改善报价过度集中的现象。
低价发行渐木成林
注册制试点已满两周年,上市包容性提高的同时,新股定价机制也在发生变化——可突破23倍市盈率限制,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
不过,随着注册制的持续运行,新的现象已然出现。新股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持续走低,募资不足逐渐成为常态。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年至今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价格的分布情况时发现,相较年,今年以来越来越多新股的发行价格向低价区间移动。
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年以来多达54只注册制新股的发行价格低于10元,是去年全年的两倍以上,占比27.98%。另外,共有52只注册制新股的发行价格在20元~50元区间,相比去年同区间的只而言,可谓“腰斩”。
除了发行价格重心下移,注册制股票首发市盈率也在下行。根据Wind统计,今年以来家注册制上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1.55倍,大幅低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52.67倍)。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新股首发市盈率相对行业平均市盈率也在下降。根据证券时报记者对Wind数据的统计,年12月至今年1月,注册制股票首发市盈率平均高于行业市盈率,今年2~4月首发市盈率平均为行业市盈率的8折,7月以来则降低至6折。其中,6月上市的欢乐家、阳光诺和、皓元医药、铁建重工等4家公司的首发市盈率均在行业市盈率的3折以下。
“双低”问题也给上市公司的IPO募资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截至7月21日,今年以来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有家IPO实际募集的资金低于预期,占比高达68.39%。
数据显示,实际募集资金占拟募集资金比例低于50%的有24家,其中读客文化、科德数控、昀冢科技、睿昂基因等4家公司实际募资比例不足30%。
“募资额达不到原本的预期,上市后的募投项目进展可能不及预期,进而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业绩。”华南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低价、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对上市公司而言肯定不是好事。”
“双低”打新盆满钵满
一级半市场出现IPO企业募资不足,二级市场却是打新狂欢。
读客文化上市首日大涨%并非孤例,7月15日登陆科创板的倍轻松,上市首日即暴涨.74%。
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注册制上市公司中,上市首日涨幅超过%的有家,占比77%。其中,16家上市首日涨幅超过%,读客文化、纳微科技涨幅甚至超过0%。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股首日大幅上涨与低价发行相关。广发证券策略团队通过对科创板打新收益的研究表示,科创板打新收益与新股月度首日平均涨幅、发行PE低于行业PE占比两个指标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54。
在这样的背景下,机构投资者打新收益非常理想。根据华安证券分析师测算,2亿资金在90%的资金使用效率下,以网下A类平均中签率估计,假设新股全入围等,可以看到1月打新收益为.15万元,3月打新收益提高到.26万元,6月打新收益则达到.77万元。
价值发现机制失效?
有市场人士怀疑,IPO企业正在被机构“割韭菜”。多名投行人士认为,询价机构抱团刻意压低发行价格以博取打新高收益。
事实上,有关询价机构“报价高度一致”的情况从去年延续至今。年9月上纬新材“踩线发行”案例备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