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号“财思泉涌”
昨天,金融业出了一个大新闻。
有媒体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随后,证监会作出回应,表示目前没有更多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
虽说这只靴子还没有正式落地,但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这件事几乎已经算是板上钉钉了。
早在年,证监会就表示,正在研究商业银行在风险隔离的基础上申请券商牌照的制度和配套安排。
银行一出,谁与争锋
“早知道银行实力强,但没想到这么强。”
这是公司小朋友看完一季度A股银行表现说的话。
根据Wind数据,银行被列为最赚钱的行业。
一季度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达到多亿,占到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3%。
实力这么强悍的银行再拿下券商牌照,这让那些传统券商怎么活呢?
你想想,银行有啥?
海量的客户资源,并了解他们的投资偏好;
资金体量足够大,中国老百姓最爱存钱的。
就这两个优势,却是很多券商遥不可及的。
毕竟券商的部分客户资源还是去银行驻点拉来的,等银行拿下牌照,这部分资源他们可能都拿不到了。
从这一点上,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确会让传统券商处于不太有利的位置。
但是证监会做出这样的决策,可不是为了让银行和券商内斗的。
再加上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就有点失衡,金融太强,券商太弱,政策当然不会再加剧这种失衡。
被券商牌照拒之门外的那些年
在大众的认知里,银行是不做证券业务的。
那为啥以前不给银行发券商牌照,现在又发了呢?
这里有个小故事。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银行业务非常单纯,不存在分业、混业问题。
80年代中期以后,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设立证券营业部,开始了混业经营。
但是与发达国家混业经营设置“防火墙”机制不同。
我国银行的混业是把资金混在一起,不同业务之间没有防火墙,这就容易产生风险。
90年代,出现了房地产热和证券热,银行大量资金进入了证券和房地产市场。
这造成了股市的剧烈波动和一些违规事件的发生,而且使得商业银行损失惨重,加大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
于是在95年明确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经营业务。
那是不是混业经营就不好呢?
也不是,只是那时金融市场在风险隔离上没有做到位。
为啥现在给银行发放券商牌照?
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混业经营是国际趋势,二中国金融市场正式开放。
从国际趋势看,混业经营是主流。
比如德国、瑞士等国一直是混业经营。
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和金融业获利,9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国都解决出分业经营的禁令。
允许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相互渗透、竞争。
今年4月1日起,中国金融市场正式开放。
现在不少外资券商正在加速进入我国证券行业,而我们自己的券商竞争力却不够。
所以,在年国家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的口号。
一方面让头部券商企业合并,另一方面银行入局,带来资金和客户。
除此之外,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后,还有一个利好,是它有能力涉足资本市场,直接进入融资市场,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也称证券市场,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不发生直接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发生一笔独立的交易,供给者通过存款,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再由机构以贷款、贴现、购买有价证券,把资金给需求者。
不管从混业经营的趋势,还是金融市场开放来说,银行参与到券商行业是大概率事件,但从长远来看,这对整个券商行业也是利好的。
我们也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和航母级的头部券商。
写在后面:
用金融思维看待人生百态,如果你想了解趣味经济学,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