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管再发声强调中介全流程服务激励券商守

11

Apr

周尚伃昌校宇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步伐渐行渐近,资本市场对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同时,这也要求市场各参与主体找准自身职能定位,承担起应有的职责。

4月9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中介机构要在上市、督导、退市等全流程发挥好“看门人”作用,把握好注册制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关系,从重视“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选择推荐优质企业,持续督促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项目接手前,保荐机构需要对拟上市公司行业定位、发行条件、规范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细致、严格核查,守好‘第一道门’;在项目过程中,应压实法律责任,落实全流程监控,优化内控流程,加强专业化分工,全面把握项目风险,进一步细化、完善尽职调查标准,细化各阶段审核流程工作要求,并根据注册制要求提高持续督导标准;在项目完成后,须按规定履行定期回访、现场检查,对上市公司存在的异常情况保持必要的职业审慎并充分核查,持续完整履行保荐责任。”

承接项目前

守好“第一道门”

“可投性”指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标的。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保荐机构主要是保证企业过会,让其满足上市要求,即‘可批性’。但在过程当中,保荐机构往往忽视了‘可投性’,有些公司虽然符合上市要求,但在一段时间内,其投资价值并不大。”

当前,保荐机构作为融资端与投资端的桥梁,对企业投资价值的发现能力依旧有所欠缺。其未能较早去发掘具有潜力的企业,并进行“陪伴式”服务,直至协助企业上市。

“保荐机构管理层在考核要求上也应有所转变,不谈上市公司质量,只谈保荐数量、过会率,这实际上并不是创造财富的表现。”桂浩明向记者补充道。

IPO业务是投行最核心的业务之一。相较于年,年A股IPO融资数量、规模均保持平稳增长。年,券商共服务家企业完成IPO,融资金额达.46亿元。其中,在科创板IPO的“硬科技”企业有家,融资.04亿元;在创业板IPO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有家,融资.11亿元。两板IPO家数占全年IPO家数的75.05%,融资金额占全年IPO融资总额的65.48%。

“在注册制全面推进过程中,监管部门将部分‘审批’权限转交到券商投行部门手中,这对其提出更高执业要求,在承销保荐时考虑盈利价值的同时,应将重心放在合规、价值发现和投资者保护上,制定更合理的价格,协助更优质的企业上市融资,助力维护资本市场良性运行。”东兴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中介机构而言,未来需要不断提高专业的研究能力,而不是仅仅靠上市保荐审批通道赚钱,而是需要更多地去研究和发掘企业价值,帮助拟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面对投行业务增量与增速齐头并进,各大券商正积极打造投行“生态圈”,通过密集再融资,持续为投行业务“输血”。例如,东方证券不超亿元的配股募资额中,有不超60亿元将用于投行业务,积极推进投行牵引轻重资本业务融合发展,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形成一体化、全功能、全业务链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模式。

企业上市后

压实“第二道门”

与此同时,券商更应切实做到勤勉尽责,进一步强化持续督导工作。

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保荐中介机构而言,合规意识应该放到一个首要位置,在各个业务环节都要勤勉尽责。此外,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是重点。”

“目前国内退市制度已较为健全,投行通过对企业上市后进行持续督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