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杜雨萌:
近日召开的证监会系统年工作会议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同时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本报今日聚焦资本市场发展,针对上述问题特请专家予以解读。
证监会提出改革发行上市制度
增强制度包容性展示新政策姿态
本报记者左永刚
近日,证监会系统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等。
就今年监管层对于发行上市制度的表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防范风险以及强调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下,今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到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并且增加制度的包容性等内容,这是监管层推进资本市场与时俱进,提高资本市场对新兴业态支持力度的崭新政策姿态。
目前在《证券法》未完成修改之前,我国IPO制度仍在延续公开发行并上市的制度逻辑。对此,刘俊海提出两条建议,包括将公开发行与上市拆分、稳妥有序推进注册制改革。刘俊海表示,推进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必须要与中央关于金融监管大政方针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还要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一定要避免一级市场带来的风险外溢效应。既要注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也要强调市场的投资功能。”
刘俊海认为,资本市场的包容性主要体现在对不同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拟上市公司的接纳程度,这样可以留住更多“互联网+”企业在国内上市,制度设计要有弹性而不僵化,这就要求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经济基础变化相对应。
“当前,很多国内企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发展速度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但上市发行制度一直未发生变化,这需要反思,需要加快制度设计紧跟实体经济和科技变化。”刘俊海指出,发行上市制度要立足国情,同时广泛借鉴国外公开发行并上市制度的成功经验,需要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如制度设计要能更好地反映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的新变化。但他也指出,增强市场包容性不是无条件的包容,对于失信违法违规的、脱实向虚的实体商业模式仍需要拒之门外,同时还要严厉打击。
谈及整个市场层面的包容性,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副会长曹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相对独立和自成体系的问题,从投资理念到交易规则与发展目标所要求的国际化,开放度还有较大差距,未来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姿态,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加大金融开放力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出中国方案,作出更大贡献。
资本市场为“四新”经济提供动力引擎
本报记者苏诗钰
近日召开的证监会系统年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将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去年以来,多个地区提出,要以“四新”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山东省提出,新旧动能转换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智能制造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正是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关键切入点。智能制造正在不断驱动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使传统产业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多样化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增加产出、减少消耗、提升品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双向动力。
中邮证券董事总经理尚震宇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动力引擎作用,通过支持相关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达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效果。围绕上市公司,预计资本市场会从发行上市制度和再融资制度方面,加大对“四新”经济的支持力度。
尚震宇表示,“四新”经济的发展将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投资标的,同时传统产业结合“四新”领域的发展,也将有利于资本市场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专家:今年创业板IPO标准或率先改革
本报见习记者孟珂
延续去年发审从严趋势,年IPO审核继续收紧,整体通过率不足四成,引起市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