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近期完成了定增并发布了情况报告,募集完亿元后邮储银行的总股本达到了.6亿股。所谓定增指的是非公开发行股票,可以简单理解为私人交易,只把新发行的股票卖给特定的投资者,公众投资人想买也买不到。
当然,我相信就算给二级市场的股民机会参与他们也不会买,因为邮储银行的股价几乎就没怎么超过5元每股过,而定向增发的价格为6.64元。没错,要购买邮储银行新发行的股票得按照6.64元的价格购买。邮储银行的定增是在3月29日完成的,当日A股市场的收盘价只有4.65元。
哪个“冤大头”参与了这次定增呢?是咱们财大气粗的三大运营商之首——中国移动。
《情况报告书》披露了中国移动是本次邮储银行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唯一参与者,一共花了亿元获得67.78亿股,随着定增的完成中国移动也成为了邮储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了6.83%。
明明可以在二级市场花不到5元每股的价格购入邮储银行的股票,为何偏偏要花溢价40%以上购买呢?很多朋友无法理清其中的头绪,持有邮储银行股票的散户更是心疼不已,如果中国移动在二级市场购入价值亿元的股票,那么邮储银行的股价怕是要涨上天了。
中国移动和邮储银行均是央企,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央国资委,溢价参与定增肯定是高层基于战略布局的整体规划,中国移动不傻,如果这是一家民营企业,用不着听从国资委的统一调配,我相信绝不会花6.64元购买市场价不到5元的东西。因此,大家先要明确本次定向增发交易包含着战略布局,并非%的自由市场行为。
下面解释第一个问题,中国移动为何不在二级市场购买邮储银行的股票。
二级市场可以买卖邮储银行的股票且流通股数量足够,但这么做无法达到目的,或者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二级市场交易股票的行为与邮储银行本身没有关系,中国移动从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手里买入已经发行的股票,并不是找邮储银行买股,钱不会打入邮储银行的账户里。
本次定向增发的目的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企业的融资形式无非两种,一是债务融资、二是股权融资,借的钱太多会导致资产负债率上升。为了防范自身资本不足的风险银行需要降低负债率、补充股权资本。
中国移动如果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的,只能由邮储银行发行新的股票并卖给中国移动才行。前面说过这次定向增发其实是由国资委促成的,目的是提升邮储银行股权资本数(降低负债率),只能增发新股。邮储银行是央企,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来的二股东必须是“自己人”,要信得过,所以只能从国资委的下属央企里找了。
第二个问题,定增价格不能低一些吗?虽然这事是国家促成的但中国移动可以提出便宜些购买邮储银行的新发行股票,比如5元一股。为什么要定得那么高呢?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还就真得定那么高,并且我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家6.64元已经是邮储银行能开出的最低价了。
根据《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价不能低于以下价格的较高者,一是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二级市场均价的80%,二是每股净资产。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B公司定向增发新股,20个交易日的股票均价为5元,80%即为4元(5*80%),B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为4.5元。较高者为每股净资产的价格,所以B公司定向增发新股的发行价至少为4.5元,可以高于,可以等于,不可以小于。
邮储银行的股价向来不高,决定定增时的股价基本在4元至5元之间,20日交易均价为4.68元,再打个八折就剩下3.74元了。另外一方面,定增是去年10月决定的,要以年年底的每股净资产为定价基础,财报披露扣除分红影响后的邮储银行每股净资产为6.64元。
3.74元和6.64元取高者,所以本次定向增发的发行价是不能低于6.64元的,邮储银行想要便宜点卖给中国移动也不行,政策法规不允许这么做。
邮储银行的目标达成了,中国移动真的变成冤大头了吗?真不一定。
中国移动入股邮储银行是长期行为,持股可能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久,咱们不能用散户思维去解析。
邮储银行刚发布年年报,其中披露截至年年底的每股净资产已经上涨到了7.41元,这表示中国移动的成本价虽然比二级市场交易价高出不少但远低于邮储银行最新的每股净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说还占了便宜(净资产是属于股东的财富)。
另外一方面,邮储银行每年都会分红,最新方案为每股分0.元,以中国移动6.64元的定向购买价计算投资回报率为3.88%,亿元增发金额立马能够获得17.48亿元的分红,比把这些钱存入邮储银行的定期存款产品要划算。中国移动就当买了一笔几乎没有风险的长期理财产品。
最后顺便提一句,国内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的市值如此之低,股价比每股净资产低那么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国内投资者没有长远眼光,有宝贝也不捡还是咱们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缺乏价值投资理念所致?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