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储证券核心资管业务熄火聚益科系金控

红周刊

惠凯

作为一家尚未上市的中小券商,联储证券所处的尴尬局面是很多中小券商最真实的生存状况写照,投行业务无优势、核心业务停工、重要员工离职等现实问题,让企业负重前行,若不能及时改变目前的经营困局,不排除生存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年关临近,“打工人”们都在悄悄盘点着年终奖会有多少元,而联储证券前员工胡女士(化名)却有些担忧。此前她在联储证券工作数年,于年离职后跳槽到目前所在的券商。

由于券商薪酬递延发放等原因,联储证券的年年终奖本应在年报发布后下发,但迄今仍未发放。“整个债券业务条线的所有业务人员都没发年年终奖”,公司还在紧抓人力成本控制,年债券发行承揽业务条线有多人离职。

胡女士表示,联储证券债券承销发行团队近两年的年度营收约为万元,看似尚可,但部门员工较多,“有一百多人,人均创收才几十万元。”她直言,“这种人均创收是有问题的,因为券商债券投行部门的人均创收,正常值应该在两百万元左右”。

作为一家中小型券商,联储证券曾以资管业务在行业内小有名气,但近几年因旗下资管产品接连“爆雷”而集合资管计划已经两年多未发行,此外,负责资管业务的公司副总裁也在近期离职。

在诸多利空下,联储证券的利润表现在近两年是不佳的,不仅年营收仅8.69亿元、净利润万元;且年上半年营收也仅有4.29亿元、业内排名靠后,净利润多万元,几乎仅有去年同期的1/20。

核心资管业务已风光不再

精准“踩雷”多家退市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联储证券在~年时发展很迅猛,营收增速持续维持在45%以上,营收规模也由年的2.49亿元增长至年的7.08亿元,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却在年出现了,当年公司有多款资管产品集中出现兑付危机。

据投资者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仅仅在年下半年,联储证券就有15个资管产品出现爆雷,风险总规模约30亿元,产品募资投放主要集中在包括中弘、宏图高科、凯迪生态、盛运环保等高危民企,如今这些融资方有多家已从A股市场退市。

譬如,记者手中获得的联储证券“聚诚15号”资管计划相关材料就显示,该产品募集的3亿元资金,经“昆仑信托·联储东方金钰集合信托计划”的通道,最终用于受让东方金钰子公司深圳东方金钰珠宝实业有限公司%的股权收益权,东方金钰控股股东云南兴龙实业有限公司、实控人赵宁夫妇提供连带担保。

彼时,联储证券向客户表示,东方金钰是一家优秀的上市公司,负债结构合理,营收和利润呈增长趋势,短期偿债能力强。可最终结果是,东方金钰却存在严重的违规担保、上市公司资金被占用等问题,产品发行一年后就无法兑付。

在旗下资管产品正式爆雷前,融资方和担保方其实已经出现危险信号:截至年三季度末,兴龙实业累计质押了持有的东方金钰98%的股权,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换言之,兴龙实业在此时已经失去了担保能力。年初,兴龙实业多次减持东方金钰的股票,而来自联储证券深圳某营业部的减持股份最多。

有联储证券客户指出,联储证券资管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在几个项目同时发生违约后,项目经理无暇顾及各项目的具体情况,有的产品基金经理出现多次更换,“联储证券在委托人寻求项目进展时,部门之间推诿严重,项目经理推法务部门、法务再推给项目经理。”

在年的一场联储证券和投资人的沟通会议中,会议录音显示,面对投资人“为何忽视了东方金钰的风险信号?是否和东方金钰实控人存在利益输送?”等质问,有联储管理层人士拒绝回应,“如果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欢迎你们举报,我们也会追究。”

虽然联储证券也起诉了东方金钰和其实控人,但有投资人在会议中直言:“既然上市公司股权已被质押,无论判决如何,都没有实际意义了。”

年2月,东方金钰正式退市。

另据凯迪生态(已退市)公告,联储证券通过中航信托的通道向凯迪发放的4.9亿元信托贷款,也于年6月宣告逾期。

两年多未发新集合产品

资管业务核心高管离职

除资管业务出现问题而导致集合资管计划两年多来暂停发行,联储证券在股票质押业务上也存在对部分项目融入方尽调不到位、项目内部审核机制不完善、对融出资金用途跟踪不及时等问题,也因此公司被上交所暂停股票质押回购交易权限9个月。

资管业务频爆雷,股票质押业务被罚……联储证券身上所出现的这种局面反映出,公司深层次的发展理念和人事机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联储资管部前总经理滕立群曾表示:中小券商资管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大力拓展非标债务融资、一、二级市场联动、证券化三大业务,相对于传统业务,这三块业务对销售渠道及券商平台依赖较轻、利于券商依靠明星团队快速做大做强。

联储证券资管业务的跌宕起伏与公司资管负责人陈蒙举有密切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陈蒙举年加入联储证券,后升任公司副总裁兼资管分公司总经理,也是联储证券资管做大的推动者、产品爆雷的亲历者。或许是吸取了“踩雷”带来的教训,在年初的一场论坛上,陈蒙举表示“将‘回归主动管理本源’作为资管业务的根本出发点”,可时运变迁,陈蒙举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政策空间来重塑联储资管业务。据《财联社》报道,陈蒙举已在年12月离职,其负责的资管业务由副总裁李庚寅暂时分管。

胡女士认为,陈蒙举离职应该和几年前的资管爆雷有关,“虽然过去了几年,但一直都没缓过来。”基金业协会数据也显示,联储证券发行了88只集合资管计划,最后一只产品成立于年10月,其后再无新产品的发行信息。

胡女士表示,“如果在几个主要业务中选一个的话,那联储证券现在最强的业务应该是自营。”不过据Wind数据,联储证券在三季度只重仓了通源石油(.SZ)一只A股。

总部迁址青岛,投行团队扩充人马

与大券商争抢项目有压力

在资管业务频频“踩雷”后,联储证券也试图引入“外援”来改变自身经营状态。年5月,青岛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