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洞察,让国人更懂上市公司!
当你想要买某只股票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要去查阅这家公司的资料,看看它的基本面,其中一部分就是要查阅上市公司已发布的各类公告。可打开股票软件时,你会发现密密麻麻的几百上千条公告,一时找不到北。
根据巨潮资讯网数据统计,年三大交易所合计发布公告数量达到58.6万条,平均每月发布4.88万条,每日发布2,条公告,每年4月为发布公告数量的最高峰(发布年报集中时间),8月为小高峰(集中发布中报时间)。随着注册证的全面实施,上市公司数量将逐年增多,发布的公告数量也将同步增加。
根据上市时间、行业变化和项目运作频率等不同,不同上市公司发布的数量和类别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公司十多年都没做啥资本运作项目(比如国企),那么只需要看定期报告辅以行业判断就行了。有些公司上市时间长,也正处于行业上升期,资本运作项目多,那它的公告类别和数量就可能十天半个月也看不完(如万科自上市以来已发布条公告)。
图2:万科A年-年公告数量
一份及时、准确的上市公司公告足以给投资者利空或利好的信号、影响实时市场,而回溯历年上市公司公告,又能够实现学术研究或投资决策中的按图索骥——市场反应、投资者情绪、公司业绩……。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数量多,且部分公告专业性较强,投资者需要筛选及判断的信息量也极大增加,无法第一时间消化信息形成判断决策,为解决上述痛点,棱镜君整理出了上市公司的主要公告“五十”事项,并分析这些事项对公司股价的一般性影响,总结出了“三十六计”,以供读者特别是初阶投资者参考。
一、公告主体(哪些人可以在上市公司发布公告?)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第三条的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及时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清晰、通俗易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规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是指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重大资产重组、再融资、重大交易有关各方等自然人、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破产管理人及其成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承担信息披露义务的主体。
另外,上市公司在实施资本运作项目时,为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保荐书、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估值报告、法律意见书、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等文件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等机构的相关报告也可由上市公司发布。
二、公告事项的分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收购报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
一般而言,除开上市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外,就只有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类公告。定期报告就是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和各期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抓住定期报告的发布时间就是投资机会)。临时报告就是除开定期报告事项外的所有事项,但也有普通事项和重大事项之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中对临时报告的“重大事项“内容有一个“十九项”的兜底描述,如下图:
就是说只要发生上述事项,就必须马上发布公告,不发或不及时发就属违规。
普通事项对股价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哪怕影响了也只是短期的),只是按照规定形式发布,重大事项才会对股价造成重大影响。结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业务办理指南第11号——信息披露公告格式》(47类事项公告格式),棱镜君对临时报告事项进行了分类(50项):
图4:上市公司临时报告公告事项汇总表
这50项只是大项,还有很多小项,别担心,棱镜君一一为大家解析。
三、不同公告事项对股价有哪些影响?
前面我们列示了50类较常见的公告事项,都可能对股价造成影响,但影响程度如何去分析呢?棱镜君为大家提供了一般性的判断标准和针对具体事项的“三十六计“。
(一)一般性的判断标准
棱镜君首先提供一个通用型的主要财务指标判断方法,如下图,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则认为属于对公司股价有影响的事项,达到30%以上则属于重要的事项,超过50%则属于重大事项,大概率正面影响公司股价。
图5:上市公司交易事项重要性判断标准
上述指标中,一般达到10%以上则上市公司就会召开董事会审议并发布公告。以此类推,上市公司其他事项,如相关指标(财务指标或非财务指标均可)达到30%以上,也认为属于对股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有些事项,如没有专业的判断,则无法识别投资机会,比如有些事项可能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市场的反应,需要一到三天的时间消化,之后股价将迅速做出反应,这个时候你的价值分析能力就体现出机会来了。
(二)分析上市公司事项的“三十六计”
分析上市公司各种事项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是一家不容易的事情,但有一般性规律,笔者就从一般性出发给大家做个知识普及,但千万不能片面地认为一般性代表普遍性,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宏观微观结合地看。
1、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公告
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公告是上市公司最常见的公告,主要是介绍最近一次会议审议了哪些议案,投票的情况,是否通过等,一般以决议公告的形式出现。
这类公告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去研究,因为如果有重要的事项,上市公司会同时发布专项公告,真正对股价有影响的是专项公告,我们看那个公告就行。除非是这家公司管理层混乱,如董事监事或股东之间分歧较大,出现反对、弃权等情形,值得一看,因为这往往是下一步斗争的信号(如万科和宝能之争,就分别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展开争夺)
所以这类公告为中性公告。
2、权益分派(分红)
通俗点来说,权益分派就是上市公司给全体股民分红派息和股份结构的调整。大概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分现金红利;二是送股(股票股利);三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四是以上1-3种组合;五是不分配。以深沪上市公司为例,不同的分配方案所引起的市场反映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从市场反映情况看,一般讲有高送转(高送转是指上市公司每10股送红股与公积金转增股本合计达到或者超过5股。)或高额现金分红的分配方案会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飙升。那么,究竟是哪种方案,才是符合投资者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呢?当然这是以上市公司本身的价值提升为标志,二级市场炒作股价因素不在此讨论之列。
因此,判断权益分派这个事项对股价的影响,要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发布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前,一个是发布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后。在公告发布前,你不知道它会不会分红,那你只能去猜测,猜测的前提是它具备分红的能力,那就要去看它前一年度的业绩情况,由于权益分派方案一般在召开年度董事会时与年度报告一起审议披露,在此之前不可能取得完整的年度业绩数据,但很多上市公司会在此之前发布年度业绩预告(一般是在1月份发布),部分达到披露标准的还会发布年度业绩快报(比业绩预告更加细致的财务数据),这两个数据再加上前一年度的三季度报告数据、当前股价(一般来说股价越高越可能会送股)及历史分红情况(一般情况下每年的分红比例或金额差不了多少),基本可以判断出它是否具备分红送股的能力了。另外一方面是分红方案公告发布后来决定要不要买入,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发布权益分派公告后,首先看它分了多少钱,派得足够多才算是好消息,但上市公司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利润分配,才能代表合理的投资回报?小编认为,这个“多“至少要占到其当期利润30%以上(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如果某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一毛不拔,那你也就不要想通过发行证券(股票、债券等)来融资之类的事情了,通过某公司的分红比例我们可以大致看出这家公司最近几年的趋势和投资机会)。因此,棱镜君认为,分红款在其当年净利润30%以内的,属于普通的方案(股价不会有多少变化),30%至50%属于不错的方案,超过50%才属于大利好,但也要警惕其是否是大股东抽逃资金。至于送红股和转增股,看一看就行了,不要太当真。当然,如果有一些喜欢火中取栗的投机者,那就可以在上市公司发布年度业绩预告后,看下他们的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金额是否足够搞一次”高送转“,说不定来个“20cm”?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我曾经发表的《上市公司权益分派对股价有何影响?》,这里更详细。
3、收购并购
我这里说的上市公司收购并购是指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发行股份等方式收购或并购其他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并购一般来说算是个利好,但也存在坏消息,要注意区分。总的来说,判断上市公司收购并购对股价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十个角度来分析:
(1)是否是全资收购、控股权收购和非控股权收购?
全资收购说明的是上市公司对这个标的公司充分认可,剩下要考虑只是价钱问题。控股权式的收购是上市公司并购战略的实施,利好股价。无论上市公司收购的公司大小,如达到控制的目的,均是战略推进的积极信号。参照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判断其对上市公司的收益大小,作为投资参考。
(2)是否是同行业收购?
如果是同行业收购,这时候考虑的是能否实现协同效应?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协同,改善经营效率,实现更高的收益增长率,提升股票价格。这除了仔细研究方案的文字描述后,还需要自身结合公司实际和行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偷点懒的话就看媒体的研究报告或报道吧。
如果是跨行业收购,那就要考虑它收购的动因,如是否是上市公司现在主营业务乏力,管理层尝试开辟新业务?还是跟风操作搞概念?有前景的朝阳行业中出现的并购重组给投资者以更多的想象空间,其预期会高,投资信心也相对较高,对股价上升的拉动作用也会更大。
如果是重组,垂直整合、多元化、横向整合中,横向整合的表现最差,市场更加认可转型式的重组。
混合并购给市场的信心要大于其它的并购方式。混合并购企业能获得更广泛的市场、节约成本、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有效规避行业风险和破产风险等等的优势都使混合并购获得的投资信心大于普通的横向或纵向并购。所以,如果企业并购绩效有良好的预期,并购后企业股价会有所上升,如果其并购后运营状况趋优,其股价在长期内都会有比较稳定的涨幅。
(3)金额的大小
小型并购不会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多大的影响。如某上市公司收购同行业40%股权,支付的现金没有达到上市公司前一年净利润的30%以上,标的企业资产总额也未达到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30%,此类小型并购不会对股价造成大的影响。但小型并购数量较多,且累计金额较大,属于我们的投资机会(需要长期跟踪)。
(4)市净率大小
低市净率上市公司(或高并购PB)的并购重组会有更好的表现。市净率(P/B)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
(5)市值规模
50-亿市值规模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会有更好的表现,剔除无交易量数据后,亿市值的标的也有较好回报。
(6)企业性质
就市场反馈而言,民企的收购事项对股价的影响比国企要更加敏感一些。
(7)企业实力
如果企业的实力越强,市场对其并购后绩效的预期就越高,投资信心就越有信心,如此便会拉动股价正方向的异常波动。
(8)是否是重组型的收购?
如果是重组型收购,肉票也就来了。但在中国股市,大量拟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股价在重组公告发布前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可以合理怀疑存在内幕信息泄露或内幕交易的可能。股票市场中的内幕交易普遍存在,内幕交易基于庄家与公告企业达成的互通消息协议。当市场上出现并购重组的传闻时,由于羊群效应的作用,投资者会跟随趋势进行买入,进而抬高股票价格。小散户是否可以抓住这波涨幅呢?这就要看小散户自己的理性研究,先对这家公司有个基本面的判断,是否存在这个可能。否则,可能要成为股价山峰的站岗队队长。
对于重组题材股的炒作其实也就是炒预期,赌它能不能够成功,一旦有重组公司的消息传出来,通常市场上都会炒的特别厉害。如果新的生命活力在资产重组后再注入进来,炒作的新股票板块题材又增加了,股票涨停的情况会不断发生轮番操作。反之,若是重组但没有新的大量资金来注入,又或许没有让公司经营改善,那么就是利空,股票的价格就会持续下跌。
(9)估值差套利
在目标资产价格与收购价格之间存在价差,利用此价差可以进行套利。比如,利用收购溢价对目标上市公司进行套利,又如,高市盈率的上市公司发行股份收购低估值的标的,理论上收购提高了每股盈利,可以提升股价。
(10)来自信息不对称或行为金融方面的解释
信息经济学以及行为金融理论提出,揭示信息可以引起资产的高估或低估。比如,国外的研究表明,采用现金交易型、股票对换型等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影响资产价格。类似的还有横向收购、纵向收购,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收购等等。不同的行为反映了不同的信息,因而可能有超额收益。
4、出售资产
出售资产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的资产(包括股权、固定资产、专利等)转让给他人的行为。一般情况,上市公司继续持有某项资产可能会产生不利的情形时才会考虑出售,或者急于回笼资金不得不变卖资产。如果出售的是落后的业务,无法给上市公司带来利润的业务,卖掉自然是好事。如果是因为经营不善,不得不变卖优质资产的话,那就是大利空了。所以,得判断好原因和背景。或者把资产低于市场价格卖给他人甚至是关联方,这就是明显的贱卖资产甚至存在利益输送的可能了,这是大利空。上市公司出售资产如存在贱卖情形,会稀释公司股东权益。
所以,我们可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