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
本文来源:时代数据作者:张照
近日,安信证券两位保荐代表人收到证监会警示函。据警示函显示,两位保荐代表人在担任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林生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保荐代表人的过程中,未充分核查与泰林生物商业贿赂、相关方银行账户等情况。
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号,是泰林生物()公司总部所在地,周围聚集了不少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型企业。泰林生物()主营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产品、有机物分析仪器等制药装备,成立于年1月8日,后于年1月14日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泰林生物董事长叶大林,图片来源:全景·路演天下)
然而,就在泰林生物()顺利IPO上市之前,公司因净利润偏低、涉嫌商业贿赂等问题深受外界质疑,以致年1月3日过会后等了两年才上市。但最新的上市招股书并未对外界质疑做出解释;同时,保荐机构安信证券在披露发行保荐书中表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有趣的是,今年2月,泰林生物董事长叶大林还因被敲诈勒索登上了中国裁判文书网。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裁判文书显示,泰林生物董事长叶某曾于年4月17日收到敲诈勒索者敲诈信,信中声称掌握叶某的私人秘密并要挟其向指定账户转账,5天后叶某便向指定账户转去了33.5万元,以“破财消灾”。
那么,这位董事长到底是何许人也?他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需要掩藏?
叶大林的资本往事,靠商业贿赂发家
时间回到年,21岁的叶大林大专毕业后,医院工作,担任检验师。7年后,叶大林调到杭州中心血站继续从事检验师工作,这一干又是5年。年,一个机缘巧合,叶大林不再担任检验师,而是来到浙江磐安凯旋微孔滤器厂担任厂长,主要生产用于生物灭菌的微孔过滤器等设备。
年10月14日,当了五年厂长的叶大林自立门户,与兄弟叶大陆在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号成立了杭州高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得医疗”),专门生产及零售医用集菌仪、集菌培养器、过滤器、孔径测定仪等专用仪器。
年1月8日,叶大林又与另一位兄弟叶大法同样在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号成立了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林有限”),主要生产及零售隔离器、过滤设备、净化设备、孔径测定仪等专用设备,以及IVC独立送风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转让。
然而,为了维持公司更好的发展,叶大林可能动了“歪脑筋”。据媒体年的一篇报道指出,自年7月至年1月之间,泰林有限涉嫌以“返利”之名向余家机构客户的员工赠与现金及礼物,涉及金额约为68.8万元。这些机构客户包括国有及民营药企、医院,以及多个地方的药品检验所。
此后,叶大林的事业开始进入快车道。年11月20日,泰林有限进行了第一次增资扩股,两位股东叶大林、叶大法分别以货币增资万元和15万元。此轮增资过后,叶大林、叶大法分别占股93%、7%。不久,高得医疗和泰林有限的注册地址均迁至杭州市滨江区南环路号。
6年7月至8月,两家公司均进行了股权转让,叶大陆和叶大法分别退出高得医疗和泰林有限的股东行列,叶大林的妻子倪卫菊正式进入两家公司,成为两家公司的股东,但并未在公司任职。据上市招股书显示,倪卫菊在年8月至年2月期间一直在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担任组织人事科科长。
自此,两家公司完全由叶大林夫妇%控股。9年5月15日,泰林有限进行第二次增资扩股,叶大林夫妇共增资货币万元;5月27日,高得医疗也进行了一次增资扩股,叶大林夫妇共增资货币万元。
此轮增资过后,叶大林盯上了资本市场。而叶大林的两家公司由于主营业务一致已构成同业竞争关系,于是,叶大林开始整合两家公司业务。年8月14日,高得医疗的企业名称变更为杭州泰林实业有限公司,专注实业投资,不再生产制造专用仪器,后于年2月27日决议解散。
另一方面,泰林有限于年4月27日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即现在的泰林生物,叶大林夫妇分别持股90%和10%。年5月8日,泰林生物进行了一次增资扩股,引入到高得投资,以及沈志林、夏信群、赵振波、方小燕、叶星月、潘春晓等6名自然人。其中,高得投资为泰林生物的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其股东均在泰林生物任职或已退休;其余6名自然人除潘春晓外也均为泰林生物员工。
同年8月17日,泰林生物顺利在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开始试水新三板资本市场。
几度冲击创业板,备受监管层质疑
然而,叶大林的目标并不是新三板,而是创业板。乘着新三板的快车,泰林生物开始受到资本 当时,财通证券为泰林生物的主办券商。年1月22日,泰林生物向浙江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的备案材料,开始接受A股上市辅导。但不久,泰林生物与财通证券解约,将其主办券商变更为安信证券。同年4月,财通证券、东莞证券、浙商证券、西部证券退出股东行列,将所持股份以5.3元/股的价格全数转给了叶大林和高得投资。
年6月20日,泰林生物向证监会提交了创业板IPO申请,拟募集万元用于年产套微生物控制和检测系统设备及相关耗材生产基地项目、研发中心项目、销售网络及技术服务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
据年招股书显示,公司年至年净利润分别为.66万元、.21万元、.24万元,尽管达到当时创业板上市的最低要求,但依然偏低。年6月9日,IPO排队一年的泰林生物向证监会提交了中止审查的申请,并获得了同意。
(数据来源:Wind)
然而,几个月后,12月21日,泰林生物再次提交创业板IPO申请,带着亮丽的财务数据第二次闯关创业板。为了能够顺利上市,叶大林近两年未曾大幅增加销售、管理、研发等方面的费用支出,以控制公司整体成本,公司主营业绩才得以迅速增涨,年至年1-9月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66万元、.12万元、.5万元、.97万元。
(数据来源:Wind)
尽管业绩如此完美,但几天后,泰林生物的保荐机构安信证券还是收到了证监会的长达60个质疑的反馈意见。其中包括“请发行人(泰林生物)说明销售过程的合法合规性,是否存在医疗贿赂的情形”、“请发行人(泰林生物)详细说明推广方式,客户维护情况及每个客户对应的推广费用情况,说明发行人产品推广费用较低的原因,是否存在销售环节的违法违规情形或关联方为发行人分担成本费用的情形”等尖锐问题直指其规范性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
年1月3日,证监会召开发审委会议,泰林生物成为年第一个成功过会的企业,同时也打破了第十七届发审委关于扣非净利润不足万的“零过会”记录。同年2月2日,泰林生物正式从新三板摘牌。
与此同时,外界对泰林生物的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大,有媒体列举了关于泰林生物的“返利清单”,而泰林生物方面对此“不予置评”。
于是,过会后等了近两年,泰林生物才拿到证监会的首发批文,于年1月14日登陆创业板,募集到了25万元资金用于三大项目的投资建设。上市后,泰林生物便收获了13个连续涨停板,股价最高达到91.25元,较发行价上涨.28%,市值一度高达47.42亿元,其中叶大林夫妇持股市值也一度超过29亿元。
一边疯狂买着理财,一边缺项目资金拟发行可转债
然而在募集资金后,叶大林并未很快将其投入到三个项目的建设中。据年3月13日公告披露,泰林生物此次创业板IPO尽管融到25万元,但是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仅剩.55万元可用。于是,叶大林一不做二不休,决定将万元的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数据来源:Wind)
不久,泰林生物披露了上市后首份年报,业绩下滑明显,在年营收同比增长13.72%的同时,归母净利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8.64%、27.87%至.64万元、.79万元。对此,公司在年度业绩快报中表示,业绩下滑是由于期内研发投入加大及新的生产基地投入使用等因素导致相应的营运成本及费用增加。
(数据来源:Wind)
年5月27日,泰林生物公告,将追加不超过万元募集资金及万元自有资金购买金融理财产品。此时,公司拟用于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资金已达2亿元,其中,募集资金接近1.2亿元。
年1月9日,泰林生物公布了IPO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其中,仅“年产套微生物控制和检测系统设备及相关耗材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建设并结项,但该项目实际投产后产能仅为年产套;而“研发中心项目”和“销售网络及技术服务建设项目”已终止实施,原募集资金.55万元将全部转移到“细胞治疗产业化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的建设上。同一天,泰林生物还披露了拟发行可转债预案,拟发行2.1亿元可转债用于“细胞治疗产业化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此时,IPO募集资金中1.4亿元已全部投入到“年产套微生物控制和检测系统设备及相关耗材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中。但该项目实际使用募集资金仅有.01万元,节余金额(含利息收入).03万元则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2月10日,公司收到深交所长达7页的可转债审核问询函,涉及“说明细胞治疗装备项目投资构成中使用募集资金的具体明细,各项支出是否属于资本性支出,是否使用募集资金投资,是否存在将募集资金变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说明前次募投项目将套微生物控制和检测系统的项目调整为年产套的原因及合理性”等问题。
对此,叶大林将公司持续督导保荐机构由安信证券变更为长城证券,并很快给出了回复,称“除铺底流动资金外,不存在将募集资金变现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情形”,且“前次募投项目是公司在年申报IPO时拟定的,近年来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提升,客户的具体市场需求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而发行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适当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及产业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泰林生物不久前刚经历人事变动。据公司2月8日公告显示,监事会主席方小燕女士辞去公司监事会监事及监事会主席职务,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4月7日,泰林生物再次发布关于现金管理的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2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及自有资金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其中募集资金不超过万元、自有资金不超过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