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使用六西格玛培训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最终可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具体如下:
一、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任务书,了解流程现状、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关键质量要素(CTQ)等。
1.制定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主要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范围、项目成员及工作安排。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优化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实现不良资产的按期出表,优化资产结构;项目范围包括从组建资产池到证券化产品发行全流程;项目参与方包括银行内部财务、数据建模、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系统开发、营运等相关业务部门;整个项目周期可安排为3~6个月。为保障项目效果,测量、分析阶段可适当安排相对较多的时间。
2.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业务流程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静态池数据提取、基础资产池组建、尽调访谈、估值定价、产品设计、申报审批、路演推介、证券发行等8个步骤,具体如图1所示。
二、测量阶段
测量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搜集相关跟踪数据,对定义阶段确定的关键质量要素指标进行定量的测算和描述,同时,还可以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方法(FMEA)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全流程涉及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
1.关键质量要素指标测量
对CTQ指标的测量,首先应收集相关跟踪数据,对已经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实际回收及投资者本息兑付情况进行定期跟踪,确定相关指标基线数据,明确基线值和CTQ目标值的差距,以便更好地把握业务现状。
2.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对证券化各个主要流程环节的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影响和原因、目前的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严重性、发生频率、可检测性进行逐项打分,从而得出最终的风险排序系数。从风险排序系数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最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