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继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后,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答记者问时表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证监会采取试点先行、先增量后存量、逐步推开的改革路径,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试点注册制,推进一揽子改革,打开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证监会表示,经过4年的试点,市场各方对注册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规则总体认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功能作用明显提升,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行人、中介机构合规诚信意识逐步增强,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更趋完善,市场结构和生态显著优化,具备了向全市场推广的条件。
二、本次改革重点
1、改革重点为存量市场沪深主板,突出大盘蓝筹特色
据证监会介绍,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改革后主板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相应的,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并与科创板、创业板拉开距离。证监会称,主板改革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更加清晰,基本覆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同时,本次改革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进一步改进主板交易制度。主要措施包括,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优化盘中临时停牌制度;新股上市首日即可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优化转融通机制,扩大融券券源范围。
2、破发常态化与资本价值“一九分化”,长期价值投资为王。
全面注册制改革彻底打开企业IPO大门后,上市公司资产将不再稀缺,在核准制下的一二级市场估值价差也将不复存在。破发常态化下,公司在上市之初实现不断涨停的现象不会再频繁出现,企业上市前后的估值也将趋于“平稳”,只有真正具备高增长潜力的企业,市值才能得到持续的提升。而缺乏价值成长能力,并且上市前实现股权融资时估值过高的企业,上市首日便会出现破发。在全面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下,A股市场首日破发比例已从年的4%升至年的28.8%。对于投资者而言,投机性的“炒小、炒新”将面临破发常态化与资本价值“一九分化”,“炒差、炒壳”将面临退市常态化,故长期价值投资为王。
三、本次改革重要影响
机构认为,在当前内外多重因素共振之下,全面注册制将进一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推动修复行情继续演绎。结构上,券商、战略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三条主线将受益。
1、直接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和金融科技等板块。
一方面,上市门槛的降低一定程度上代表潜在业务的增加,承销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投行业务体现其成长性,同时投资难度的提高势必进一步降低个人投资者比例,资产托管和投顾服务业务也将受益。另一方面,退市等配套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倒逼投行发挥“守门人”作用,促进承销商加强核心业务能力和主体责任意识,从而推动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平稳发展。在此背景下,专业能力强以及具备综合实力优势以及项目储备优势的头部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2、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高成长行业有望受到政策支持。
借鉴科创板创业板等注册制经验来看,当前注册制股票中约有96%的股票属于战略新兴产业。预计未来全面注册依然会高度围绕国家战略发展方向,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新能源、数字创意产业等九大战略新兴产业,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我国发展的“自主”“安全”。
3、“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尽管全面注册制与专精特新并不直接相关,但从推行全面注册制的目的来看,还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预计在推行全面注册制后,解决优秀“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问题方面预计或将获得倾斜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