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再扩围,最全解析来了

白癜风慈善爱心月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6/content_20140182.htm

来源:国金ABS云

由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法律专委会、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深圳瀚德金融科技控有限公司、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百城万企行区块链ABS闭门会(上海站)”将于12月12日在上海举行,欢迎海内外行业人士拨冗参与,共襄盛举!

据多家媒体报道,央行等监管部门近期召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会,将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第三批试点,由此前的18家扩充到40家机构。新晋入围的包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邮储银行、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等。

“不过目前第三批试点总发行额度以及优先劣后的底层资产方面等还没有具体方案,之前有研究过,还没有落地。”一位四大AMC前高层对记者表示。

另一位四大AMC中层人士也表示,目前仅确认了试点名单,其他事项还未确定。

看点一:农商行首次拿到试点入场券

据记者了解,年,我国开启首轮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可以发行的银行仅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招行,总额度亿元。

年4月,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围至12家银行,国开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以及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入围试点。

而此次又进一步扩围至多家金融机构,其中农商行首次进入试点范围。

年,多家金融机构于今年10月获准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仅广东省内就新增三家农商行,分别为顺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深圳农商行。

“此前我们一直在申请相关发行计划,直到今年权限才放开。”某农商行投行部人士表示,农商行资质存在差异,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财务能力、发行产品意愿、资产底层基础相对较好的农商行,才能够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

看点二:四大AMC扮演重要角色

据媒体报道称,此次试点入围机构包括四大AMC,事实上,四大AMC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领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数据显示,在年及年,东方资产及信达资产分别发行过首轮重整资产支持证券,金额共计.5亿元。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不良资产重要的处置机构,还扮演着结构化产品投资方的角色。

根据去年公布数据显示,东方资产自年以来,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次级档投资,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4亿元,对应不良债权本息金额超过亿元。

“从年开始,不良资产进行政策性剥离,五大行的不良资产最初按条块划拨到各家AMC,年第二轮不良资产出清时,开始采取商业化收购,对四大AMC进行招投标,其中东方资产拿到中行、建行多亿元的不良资产包。”东方资产旗下某机构负责人表示。

分析:证券化对不良资产要求高发行遇阻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持续增加,不良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处置不良的创新渠道。

虽然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已纳入试点,但目前实际发行额仅为试点额度的一半左右。

据了解,年和年的前两轮试点额度分别为亿元,而自年以来,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项目数量共87只,发行金额共.亿元。

年,仅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发行了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他多家银行则均未发行。

业内人士称,当前入池资产的高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行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对资产要求较高,需要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这是许多银行不良资产都达不到的。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监管层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起行、发行规模等方面的审批较谨慎,“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农商行来说,抗风险能力可能较弱,在政策和风险不可预计的情况下,抱着试水的态度也是正常的。”

试点扩容有利不良资产处置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亿元,不良率1.86%,均创历史新高。

平安银行资产出表总监刘羿表示,对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监管部门一直保持相对审慎的态度,尤其考虑到各家银行的资质不同,推进过程也是一批批推进的。同时,监管部门会对产品进行逐一审慎审查,并非注册额度就能发行。

刘羿表示,通过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一方面,有利于降低银行不良率、改善财务指标,疏通和加强银行内部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监控和风险预警的机制和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有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提供了和风险性相匹配的具有相对高收益性的资产,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品种。

他还表示,这也有助于培育更多具有不良资产风险识别和资产处置专业能力的投资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反过来进一步倒逼银行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和不良处置能力,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有重大意义。

历史背景:建行年首发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最早可追溯到年,年至年为国有银行集中处置不良资产阶段,这也助推了以商业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为发起机构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的发展。

其中,建行在年发行了国内首单也是唯一一单由银行发起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建元-1”,发行规模为27.65亿元。

后来随着国内银行业经营指标的持续改善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金融衍生品“再认识”,年以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停摆。

不过,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持续下滑,截至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7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双升”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持续承压,而不良资产证券化则是银行处置不良的创新渠道。

自年开始,监管层就不断给市场“吹风”称择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具体的产品交易结构设计上,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分为优先档和次级档两层,和一般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无根本区别。但由于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基本上是不良资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仅成本更高,也面临更多难点。

从投资人的角度而言,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优先档收益率和银行间市场的其他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相差无几,因此优先级投资人应该仍以银行、保险机构为主。

业内人士表示,不良资产证券产品次级档风险很高,对投资人的专业化能力要求高。对投资人而言只有在对底层基础资产有全面、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投资次级档证券。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次级档的风险较大,若发起机构自留(即投资次级档),会对出表造成影响,即使采用后续涉入原则部分出表,所耗用的风险资本也较高。

从银行的角度而言,将不良“出表”正是其现阶段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的最核心诉求。因此,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会严格控制自留比例,而在产品的具体条款中也不适合安排任何由发起机构直接提供流动性支持等可能影响出表的增信措施。

不过,虽然次级档承担了更多风险,但在未来也有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据一位投行人士透露,不排除银行通过子公司方式或其他交易结构的设计来“曲线”投资次级档的可能性,在“出表”和收益之间达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市场主流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一般是正常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