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经历30年发展,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也经历数个阶段的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的路线不动摇,并实施分步改革措施,即“第一步实施市场化定价机制和有限度的差异配售制度,第二步实施自主配售制度”。
在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改革的过程中,目前的新股市场化定价制度有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取得阶段性成功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时期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已于年7月22日正式挂牌交易,首批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公司于年8月24日正式挂牌交易。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正持续有条不紊推进中。
作为A股资本市场历来最受瞩目的新股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也在本轮注册制改革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同拟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获得了差异化的市场化定价。从目前的情况看,注册制下的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实践整体效果较好,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一是市场化定价成效显著,新股定价实现“一企一价”。截至年6月11日,根据新股发行公告统计,科创板平均发行市盈率59.70倍、最高1,.49倍(孚能科技)、最低10.93倍(铁建重工)。创业板平均发行市盈率30.33倍、最高.56倍(中伟股份)、最低7.98倍(晓鸣股份)。注册制板块下新股定价基本实现“一企一价”,过往A股新股市场曾长期存在的“一刀切”定价市盈率管制情况在注册制板块下不再出现,投资者根据拟上市公司情况给予个性化的估值水平。
市场化发行定价打破了23倍市盈率天花板,发展前景良好的拟上市企业,尤其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中具有“硬科技”的企业更获投资者青睐,并在新股发行中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但与此同时,没有了23倍市盈率的保障,发展空间相对有限的企业估值迅速回归;年至今,A股市场甚至出现了低发行价、低市盈率、低募资额的“三低”新股。把定价权交还给市场,尤其是专业机构投资者,有效提高了市场成熟度,新股市场化定价改革成效显著。
二是促进网下投资者培养理性专业定价能力,培育长期投资者群体。注册制板块新股发行制度,通过提高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股票配售比例、对网下投资者部分获配股份设置限售期等方式加强对投资者的报价约束,促进网下投资者独立客观进行价值判断,并审慎报价,以促进其向长期投资者转变。
三是压实保荐机构职责,“保荐+直投”模式促进证券公司转型。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了保荐机构跟投制度,创业板不再要求券商对其保荐的所有项目进行强制跟投,而是仅对未盈利、红筹架构、特殊投票权以及高价发行的四类公司采取强制性跟投。保荐机构跟投制度,要求跟投主体为保荐机构或其母公司依法设立的另类投资子公司,跟投资金来源完全为自有资金,通过“资本约束”起到保荐业务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保荐机构跟投”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具有伴随企业成长全周期的服务能力,促进证券公司转型。
四是充分发挥承销商的承销职能,培育境内投资银行的发行定价能力。注册制板块实行的新股市场化定价机制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门的发行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股长期以来的市盈率管制导致境内投资银行的发行定价能力长期缺失。在A股资本市场日益向境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境内投资银行未来面临着境外投资银行的强烈竞争,注册制板块新股市场化定价制度改革的实践有利于国内投资银行培育承销定价能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提升投资银行国际竞争力。
新股定价市场衍生出的问题及现象亟待解决作为注册制改革核心之一的发行承销制度改革,在本次注册制改革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而关键的,尽管在新股发行中出现过某些非理性行为,但整体来看注册制改革尤其是市场化定价改革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完善发行承销制度、更加凸显定价规则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当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