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ETF基金市场发展趋势及现存问题解析

(报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证券,秦波)

1、ETF进入发展快车道,行业主题基金发行火爆

1.1、我国ETF市场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ETF市场已进入发行快车道,产品规模迅速扩张。截至年8月31日,年以来ETF市场首发规模累计达5,.34亿元,年前8个月ETF发行规模合计1,.50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总和,新发行产品近只,数量为历年之最。

我国ETF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4-年,我国ETF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自4年我国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SH)成立上市以来,截至年底,我国ETF市场仅发行了37只ETF,其中14只为宽基ETF,13只为行业主题ETF,10只为SmartBetaETF。

-年,宽基ETF发行引领我国ETF市场进入第一次规模迅速上升期。年是我国ETF市场发展历程中意义非凡的一年:华泰柏瑞沪深ETF(510.SH)、嘉实沪深ETF(.SZ)和华夏沪深ETF(.SH)相继成立,三只基金合计首发规模约.05亿元,宽基ETF发行引领我国ETF市场进入第一次规模迅速上升期。

以来,行业主题ETF蓬勃发展,我国ETF市场迎来第二次规模速上升期。年起,随着宽基板块产品需求日趋饱和,宽基ETF发行市场渐渐乏力,为更好满足个人投资者对行业投资的需求,基金管理人的产品发行重心逐渐从宽基与行业主题并重,转向以行业主题为主。年博时、华夏和银华基金同步发行政策导向意义明显的跟踪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CSI)的ETF,大量机构投资者资金配置。这一年,行业主题产品规模同比增长.47%,远高于宽基产品的48.72%。

自此,行业主题ETF迅发展壮大起来:年,基金公司再次围绕国企主题发行了跟踪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CSI)和中证国企一带一路指数(.CSI)的ETF(合计首发规模.36亿元)。面对A股的行业风格切换较快的行情,基金公司也开始发力布局细分行业:如,鹏华酒ETF(.SH)、华夏5GETF(.SH)、国泰芯片ETF(.SH)等细分行业ETF。年基金公司共发行41只行业主题ETF,远超宽基的24只,公司共发行46只行业主题ETF和29只宽基ETF,年前8个月更是有只行业主题ETF发行,而宽基仅有19产品——基金公司正加速布局行业主题ETF市场。

1.2、我国ETF市场四大特征

1.2.1、传统宽基发行渐乏力,新兴指数倍受青睐

年以来,传统宽基指数ETF发行渐显颓势,新兴成长指数倍受发行人青睐。我国ETF发行市场长期以宽基产品为主线,如沪深(000.SH)等指数,甚至有多个产品同时跟踪,先发产品的先发优势较为显著,后发产品在简称、规模、流动性等方面均不占优,做大规模较有难度。因此,年以来,我国基金公司对发行新兴优良指数ETF的兴趣不断提升。年,宽基ETF发行以科创50指数(.SH)为主,科创50ETF合计发行份额约.70亿份,年前8个月则以科创创业50(.CSI)指数为主,科创创业50ETF合计发行份额约.21亿份。这两只跟踪指数均是当年新发布的优质指数产品,指数发布不久,基金公司便竞相申报发行相关ETF。

1.2.2、行业主题渐成主流,赛道拥挤难以避免

行业主题基金已逐渐成为ETF发行和存量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随着行业主题ETF逐渐成为ETF发行市场的主旋律,行业主题产品存量规模也与日俱增:截至年8月31日,行业主题ETF规模高达3,.52亿元,占比42.95%;而宽基ETF规模为3,.74亿元,占比40.00%。随着投资者借助行业主题ETF参与A股板块轮动行情,行业主题产品的合计规模占比不断提升。

A股行业风格切换较快促进行业主题ETF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股市行业轮动行情较为明显,例如、年的非银行金融板块,、年的科技板块,、年的消费板块,年、上半年的新能源板块,部分行业呈现高波动、高收益的特点,行业主题ETF能更好地迎合投资者参与主题投资的需求。此外,行业主题ETF具有如下优势:作为指数基金,ETF的分散化投资特点能够降低非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者择股的信息成本与时间成本,而且与一般基金相比,特殊的申赎和交易机制使得ETF具有更好的交易便利性。

行业主题赛道迎合A股板块轮动行情,产品数量增长较快。我国A股行业、风格轮动现象明显,且我国股市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个人投资者进场早、影响力大,风险偏好较大,比起长期价值投资,个人投资者更愿意参与板块轮动以获得行业红利。因此,为了满足投资者行业投资的需求,近年来基金公司不断探索细分赛道的布局机会,年前8个月发行了只行业主题ETF,已和之前的存量数目相当,行业主题产品数跃升至只。

近年来随着行业主题基金发行速度加快,赛道日益拥挤,基金公司为了争夺赛道主动权,进一步加快发行节奏,产品重复跟踪指数情况愈加普遍。一方面,存在指数被基金产品重复跟踪的现象,截至年8月31日,我国只行业主题ETF合计跟踪只指数,其中56只指数有被产品重复跟踪的现象,以证券公司指数(.SZ,11只ETF跟踪)、中证银行指数(.SZ,8只)和光伏产业指数(931.CSI,7只)最为显著。

另一方面,行业主题ETF平均首发规模有所缩水,年发行的行业主题ETF平均首发规模63.22亿元,达历史最高,年起平均首发规模逐渐回复至历史平均水平,年前8个月行业主题ETF平均首发规模降至5.11亿元,接近年历史最低的4.94亿元。平均首发规模不断缩水与迷你基金增多现象具有较大关联,本报告后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2.3、海外备受欢迎的SmartBeta规模较小,认可度仍待提升

SmartBetaETF在板块轮动较快的市场中表现并不出众,因此自年管理人密集发行16只SmartBetaETF,SmartBeta产品合计规模增速相对ETF市场整体而言偏低。以ESG产品为例,年6以来管理人合计发行共6只ESG主题ETF,ESG主题产品数量上升到8只,但截至年8月31日,仅有4只ESG主题ETF的规模维持在2亿元以上,ESG主题投资的市场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1.2.4、沪港深ETF助力跨境型产品飞速发展

近年来跨境ETF规模扩张加快,跨境行业主题和沪港深ETF助力跨境ETF发展。截至年8月31日,年前8个月我国ETF市场已发行跨境ETF共28只,其中19只为跨境行业主题产品,覆盖科技、互联网、医疗保健、创新药、人工智能等多个产业,至此,我国ETF市场已有53只跨境ETF。年初,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的中概股行情走势向好,多家基金公司竞相布局跨境科技行业产品。截至年8月31日,跨境ETF合计规模已达.62亿元,再创新高,较年初增长.72%。

跨市场股票ETF交易结算模式调整助力沪港深ETF飞速发展。年9月20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做好沪市跨市场股票ETF等交易结算模式调整相关业务技术准备的通知》,将沪市跨市场股票ETF申购、赎回涉及的深市组合证券的现金替代,改为采用多边净额结算,并纳入中国结算担保交收。同年9月27日,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和申购赎回实施细则(年修订)》,此次规则修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深市ETF的交易结算模式由T+1DVP调整为A股模式。调整后,ETF份额交收时间由T+1日提前至T日,资金交收时间仍为T+1日,与A股交收时间一致。二是变更深市跨市场股票ETF申赎模式。在保留场外实物申赎模式的基础上,深市跨市场股票ETF场内申赎模式由“全额现金替代”变更为“深市股票实物申赎,沪市股票现金替代”模式,并由中国结算实行担保交收。

调整后的跨市场股票ETF交易结算模式能够提高ETF的申赎效率,有利于平抑折溢价,提升ETF流动性。年1月起,采用跨市场股票ETF交易结算模式的沪港深ETF陆续发行成立,截至年8月31日,这一新交易结算模式下已成立7只宽基产品与8只行业主题产品,合计规模73.89亿元。沪港深ETF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同时投资沪深市场与香港市场,并在跨境ETF的申赎结算模式上进行了升级,提高套利效率,降低ETF二级市场的折溢价水平。一键布局三地市场优质公司的沪港深ETF,可以有效降低市场集中度、更好控制投资风险,有望规避恒生ETF的先发优势,开辟跨境ETF新的市场空间。

港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受到内地投资者青睐,沪港深ETF成为较佳的投资和配置工具。截至年8月31日,恒生指数的整体估值在全球市场中来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PE(TTM)仅10.83倍。此外,AH溢价仍处于相对高位,溢价指数目前近,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在A股市场部分板块估值高企之时,投资者倾向于布局港股市场,而此时沪港深ETF成为了内地投资者配置港股市场的较佳工具。

2、从管理人视角挖掘ETF布局特点

ETF管理人龙头效应显著,头部管理人集中度较高。截至年8月31日,前十大ETF基金公司合计管理ETF产品规模7,.96亿元,合计管理规模占市场ETF产品总规模的79.24%。布局最早、产品线较为全面的华夏基金以1,.90亿元的ETF管理规模居榜首;跨境产品规模领先的易方达基金旗下ETF管理规模达.92亿元,位居第二;专注于细分行业主题产品的国泰基金以.32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下文中将以头部管理人代指ETF合计管理规模最大的10家管理人。

从产品布局方式来看,头部管理人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全面布局型基金公司(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作为ETF产品市场龙头,ETF类型产品布局广泛,产品线也相对完备;第二类行业主题型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华宝和广发基金)进军ETF产品市场的时间稍晚,该类基金公司一般选择行业主题产品作为突破口,分别布局多只热门行业主题规模ETF;第三类特色突出的基金公司(包括博时、华安)在抢先布局ETF核心产品(例如沪深ETF、中证ETF等)的基础上,年以来逐渐提高对行业主题产品的重视程度,积极布局各个优质细分赛道的ETF产品。

2.1、宽基ETF:龙头效应显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宽基市场趋近饱和,龙头效应显著。一般而言,基金公司ETF产品线布局策略会遵循从简至繁、从大众化到个性化的规律:从宽基指数到行业指数,从大小盘指数到风格指数,从境内指数到境外指数,从股票指数到商品、债券指数。因此,各家基金公司都会优先布局数量有限的主流宽基指数,宽基产品成为基金公司ETF产品布局的必争之地。但是,宽基指数产品的规模分化也非常显著,发行早、规模大、流动性好、持续营销的产品相对更受市场青睐,规模小、流动性差的产品则容易边缘化。

主流宽基指数是国内流动性最好的指数,产品先发优势显著。以沪深ETF为例,华泰柏瑞沪深ETF、华夏沪深ETF与嘉实沪深ETF规模均超百亿元,三只基金均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跟踪沪深指数的ETF产品。先发优势为基金公司带来更大的ETF产品规模。成立时间略晚的易方达沪深ETF(.SH)一方面通过把公司既有的沪深指数基金转变为联接基金,另一方面设计“0.15%管理费率+0.05%托管费率”的低费率模式,有效增加其ETF产品规模。

今年以来头部公司密集发行双创50ETF产品,宽基产品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以双创50ETF为例,易方达、华夏、南方和嘉实基金集中在年7月5日同步上市双创50ETF,截至年8月31日,双创50ETF产品的规模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体现出基金公司营销能力和资源投入的比拼。

2.2、行业主题ETF:布局核心行业指数和差异化细分赛道的机会并存

行业主题产品差异化发展,后发公司面临布局核心指数还是布局差异化细分赛道的抉择。头部管理人普遍看好科技、新能源、金融、消费、医药等大产业的成长性,虽然各家力争差异化布局细分赛道,但后发管理人在选择跟踪指数时会面临两难抉择:是选择布局该行业内最核心的指数编制ETF产品,选择核心股票进行跟踪;还是在行业内精选相对具有差异化的指数发行ETF产品。目前来看,各个热门泛行业赛道上均已有ETF产品布局,热门行业ETF产品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基金管理人往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不同的布局选择。

以科技行业ETF为例,行业ETF产品的竞争异常激烈。科技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科技行业ETF产品也是各家管理人产品布局的重中之重:截至年8月31日,头部管理人总计发行了12只科技行业ETF,跟踪指数各有不同,产品规模和流动性指标也有较大的差异。

先发产品具有显著优势,后发产品仅凭借更优的指数收益也难以实现产品突围。虽然科技50指数(.CSI)收益表现更强,但后发产品科技50ETF(.SZ)的规模相对先发的科技龙头ETF(510.SH)较小。同样是后发产品,凭借投资市场差别,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卓有成效,截至年8月31日,今年前8个月集中发行的6只恒生科技ETF合计发行规模达69.73亿元。

2.3、商品和债券ETF:具有特色的小众ETF产品市场

投资者看重黄金ETF在市场波动时期的避险能力,部分头部公司占据该类产品先发优势。由于黄金所具备的避险能力,使得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期尤其青睐黄金ETF产品。截至年8月31日,头部公司合计发行了7只商品ETF,华安黄金ETF(.SH)、博时黄金ETF(.SZ)和易方达黄金ETF(.SZ)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这三只跟踪上海黄金交易所AU现货实盘合约的ETF也是我国ETF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三只商品ETF。

债券ETF产品总体规模较小。我国债券ETF为单市场产品,虽然有5家头部基金公司在债券ETF市场进行过布局,但只有国泰5年国债ETF(.SH)、国泰10年国债ETF(.SH)和博时可转债ETF(.SH)的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

2.4、总结:管理人布局重点已从宽基ETF转向行业主题ETF

行业主题产品是近年来头部公司ETF产品线的布局重心。从规模上看,宽基ETF在我国ETF市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而且投资者对宽基产品仍然有很大的配置需求。因此除了国泰、华宝、广发基金三家专注于行业主题ETF的头部基金公司,多数头部公司旗下宽基ETF仍然有较高的规模占比,但从数量上看,头部公司的行业主题ETF数量普遍多于宽基ETF。主要系年以来头部公司总计发行了只行业主题产品(宽基产品仅为23只),行业主题已经成为头部公司的布局重点。

年以来的行业主题ETF大发展带给部分基金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年,博时、华夏和银华基金同步发行政策导向意义较强的央企结构调整ETF,发行份额合计高达.39亿份。年,一方面部分行业指数能够大幅跑赢市场,投资者对进行行业主题投资的意愿持续增强;另一方面,市场反复新发跟踪相同宽基指数的同质化产品,宽基产品发行逐渐进入僵局,头部公司敏锐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布局战略的转换,竞相发行行业主题产品,抢占细分赛道。年和年行业主题ETF的规模增速分别为.47%和.70%,国泰、华宝与广发三家基金公司紧抓机遇,选择行业主题产品作为进军ETF市场的切入口,在-年间合计管理规模增加两倍以上。年以来,行业主题产品发行节奏加速,数量迅速增长的行业主题ETF展开愈发激烈的规模竞争。

3、迷你基金——我国ETF的发展掣肘

3.1、行业ETF蓬勃发展,ETF市场竞争加速

本文中“迷你基金”是指规模不足2亿元的基金。迷你基金历来是困扰基金公司和基金行业的一大难题:基金规模过低,不利于基金投资运作、大额赎回可能损害剩余持有人的利益,同时还对基金行业效率产生不良影响。行业ETF蓬勃发展,ETF市场竞争加速。自4年发行第一只ETF以来,截至年8月31日,我国已经成立上市ETF只,退市清盘40只,其中年清盘9只、年前8个月清盘10只。从清盘数占比来看,债券ETF清盘率最高。我国债券ETF市场发展缓慢,截至年8月31日仅有1只产品规模达50亿元以上;清盘率次高的是SmartBeta产品,现存45只SmartBetaETF中有26只为“迷你基金”,基金公司迟迟未能打开SmartBeta市场。

3.2、首发规模与基金迷你化关系显著

ETF发行加速,产品首发规模缩小,迷你ETF日渐增多。年ETF入发行加速期,年起ETF发行数量迅速上升,发行节奏加速,但平均首发规模不断缩减,迷你基金数量进入上升期。年以来,行业主题产品发行节奏进一步加快,迷你ETF数量迅速增长。截至年8月31日,我国ETF市场共有只规模小于2亿元的基金,占已上市ETF数量的38.53%,其中规模低于清盘线0.5亿元的基金有63只。年前8个月新发行的只ETF,已有79只变为迷你基金,占迷你基金总数的41.36%。

我国ETF发行后规模迅速缩减的情况较为普遍,发行份额较小的ETF更易蜕变为迷你基金。截至年8月31日,对比我国所有ETF的发行规模与基金成立6个月后的规模,可以发现81.04%的ETF基金有规模缩减的情况,而这一现象与首发规模有着密切的联系:首发规模越小,规模缩减的现象越普遍。而发行后规模缩减的产品,平均规模缩减的程度为43.48%。由此可以推算出,比起发行规模更大的ETF,首发规模不高于5亿的ETF更容易变成迷你基金。随着ETF平均发行份额不断下降,新发行ETF越来越容易变为迷你基金。

基金公司普遍采取的抢先发行的策略,导致产品发行后的规模缩减。ETF若要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基金公司或作战略性布局安排、提早发行,或赶在产品风口前夕抢滩登陆,凭借较高的首发规模争夺市场份额。然而,一方面市场热点难以预测,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审批程序存在不确定性,致使后一种发行策略难以实施。因此,基金公司普遍采取抢先发行的产品策略,提早发行各种看好长远期发展走势的ETF。然而不在市场风口的产品,短期内没有带来超额收益的趋势,自然得不到资金的青睐,前瞻性布局的ETF更常出现资金不断撤出、规模不断下滑的情况,并由此变为迷你基金。

3.3、迷你ETF产生的根本原因:产品同质化、指数投资价值欠佳与行业主题未在风口

产品同质化、跟踪指数投资价值欠佳与行业主题未在风口是迷你基金频现的根本原因。ETF首发规模不断缩减,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发行同质化,新发产品所在的细分领域已有其他竞争产品,或是多只同指数产品同时成立、争夺首发份额;二是指数本身缺乏代表性等原因,不适合作为投资用指数;三是行业主题未在风口,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不足。

基金公司选择同质化布局的原因,一是部分基金公司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品线布局,二是在恰当的时机发行热门产品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规模。沪深我国最重要的宽基指数之一,也是ETF市场最受基金公司重视的跟踪指数,截至年8月31日,跟踪沪深的ETF多达19只。沪深指数ETF市场由华泰柏瑞、华夏和嘉实三家基金公司主导,但长期来看,沪深ETF市场的规模集中度却在不断下降。

-基金公司选择跟进布局沪深ETF市场。而在-的一轮牛市周期中,以中小基金公司为,多家基金公司继续布局沪深ETF,不断影响先发龙头ETF产品的规模市占率。截至年8月31日,除华泰柏瑞、华夏和嘉实三家公司的龙头,沪深ETF市场余下16的平均规模达20.37亿元,其中14只产品规模大于2亿元,8规模大于10亿元,选择同质化布局沪深ETF产品的基金公司依然收获了不错的产品规模和回报。但市场容量较、足以容纳多只ETF的指数还是少数,大多数指数的市场容量较为有限。

4、借鉴海外经验,探寻我国ETF发展之道

我国ETF发行节奏加速,新发ETF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加明显,迷你基金问题日益突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体系以及最发达的ETF市场,我们将借鉴美国ETF市场的发展历史与产品格局,剖析我国ETF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探寻我国ETF市场现存问题的解决之道。

4.1、海外投资者注重资产配置,偏好跨资产分散化投资

美国ETF投资者不仅显著偏好宽基ETF,而且SmartBeta、债券和跨境ETF的投资比重也明显高于行业主题ETF。作为全球最发达的ETF市场,美国ETF市场结构与我国截然不同,宽基基金占据绝对主流。截至年8月31日,美国ETF市场合计资产净值6.84万亿美元,其中宽基ETF规模占比高达32.75%,SmartBeta、债券和跨境ETF规模占比分别为20.01%、17.38%和14.13%,而行业主题ETF的规模占比仅为11.31%。可见,美国投资者运用ETF市场进行跨资产类别、跨境资产分散化投资较为普遍。

美国主流ETF产品多为能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的宽基ETF产品。美国规模前5大ETF均为宽基ETF,其中3只为跟踪SP指数。之后是2只投资范围覆盖全球的跨境ETF、1只债券ETF与2只SmartBetaETF。

截至年8月31日,对比来看我国规模前十大ETF中有2只行业主题ETF产品与1只跨境行业主题ETF产品,更偏向细分行业主题ETF产品,这3只细分行业主题产品与排名靠前的宽基ETF产品的规模差距也比较小。

4.2、美国市场行业主题ETF产品投资吸引力相对较小

美股行业主题指数投资风险较大。从年以来行业涨跌幅来看,美国股市多数行业涨跌互现,部分行业投资风险较大。择时和风险管理对于行业主题投资者至关重要,行业主题投资并不是美国市场中增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有效手段。

美国ETF市场以偏好“配置并持有”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参与行业主题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少。年以来,美国行业ETF规模同比增速与宽基ETF和全ETF市场相比并不突出。美国市场由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主导,这些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A股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有显著不同,在具体的资产配置上偏好构建长周期、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参与行业主题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

行业主题投资ETF投资中,相较主题ETF和细分行业ETF,美国投资者更偏好大类行业ETF。美国ETF市场规模最大的行业主题ETF为先锋领航信息技术ETF(VanguardInformationTechnologyETF,VGT),这只ETF在美国ETF规模排行榜的排名仅为第23位,截至年8月31日资产净值.06亿美元,与排名总榜前10大ETF差异较大。美国前十大行业主题ETF均为大类行业ETF,第11至20则有5只主题ETF,而且这5只主题ETF与主要的大类行业ETF产品的规模差距显著,反映出美国市场偏好大类行业ETF产品,而对主题ETF产品的需求相对较低。

对比来看,我国部分板块阶段性行情较好,细分行业具有明显超额收益,导致我国投资者普遍偏好投资细分行业ETF产品。我国规模前20大行业主题ETF以细分行业ETF为主,仅有1只主要消费ETF、1只医疗ETF、2只军工ETF,合计4只大类行业ETF基金。

4.3、费率战遏制ETF产品同质化竞争

美国ETF市场跟踪重复主流指数的情况较少。SP是最能代表美国市场的宽基指数,但美国ETF市场仅有SPDRSPETFTrust(SPY)、iSharesCoreSPETF(IVV)、VanguardSPETF(VOO)和SPDRPortfolioSPETF(SPLG,全收益指数)4只跟踪该指数的ETF。而我国目前有19只跟踪沪深指数的ETF,竞争相对更为激烈。

美国头部公司凭借极低的费率阻遏同质化竞争。美国ETF市场同质化竞争相对较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主流ETF均为头部公司旗下产品,且美国投资者对费率比较敏感,头部公司通过设定显著更低的费率来阻遏同质化竞争。美国头部公司能通过低费率获取竞争优势,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头部公司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稀释了基金的单位管理成本;第二,头部公司还可以通过ETF转融通业务等方式获利;第三,头部公司将低费率作为招揽客户的手段,吸引客户转移到自家平台,从而推广投顾等其他方面的业务。美国宽基ETF平均费率为0.44%,而4只SPETF的费率分别为0.03%、0.04%、0.09%和0.04%,显著低于平均水平;头部公司ETF平均费率也普遍低于0.48%的平均水平。头部ETF基金和头部管理人不仅可以把管理成本压缩到极致,且凭借较大的管理规模,在跟踪误差和流动性指标上均能占据显著优势。

相比之下,我国ETF市场热门指数重复跟踪的情况较普遍。基金公司通过压低费率的方式扩大ETF产品规模的作用并不明显,多数基金公司受监管约束不会选择跟风降低费率,无法从根本上影响热门ETF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5、西学东渐,对于我国ETF市场未来发展的观点和启示

我国ETF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与海外市场的差异仍将存在。

1.近年来我国股市行业分化现象较为明显,板块轮动现象显著,短期内个人投资者仍将在股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散户仍会进行行业投资来参与板块轮动行情。因此,行业主题ETF作为投资者参与行业轮动和进行主题投资的较佳工具,具有一定发展空间,未来基金公司或将进一步挖掘行业主题赛道的布局机会。

2.旗下存在大量迷你基金会使得基金管理人面临较高的监管风险。年底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迷你基金”相关监管安排的通知》中提出,对于旗下“迷你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原则上对其上报的产品适用6个月的注册审查期限,普通发起式基金、权益类基金暂不纳入上述“迷你基金”计算口径。若监管层决心改革基金市场,例如将权益基金纳入上述考核范围,则基金公司不仅会在短期内面临较高的处置成本,并且延迟发行也会严重影响新发产品的竞争力。

3.债券和SmartBeta两类ETF短期内较难有较大发展。债券ETF方面,为了打通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年12月4日,第二批共5只跨市场债券ETF申报,但与年第一批跨市场债券ETF申报结果相同,第二批申报产品也未能通过证监会批准。SmartBetaETF方面,在近年来我国股市板块阶段性行情明显、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行业轮动获得超额收益的情况下,SmartBeta产品业绩表现平平,吸引力始终有限,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各类常规宽基和行业主题产品。

立足我国ETF市场实际情况,基金公司应当重视并解决迷你基金问题,促进我国ETF市场健康发展。

1.宽基ETF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指数供应商开发具有更高吸引力的优质宽基指数。基金管理人对发行传统宽基指数ETF的意愿不断下滑,年以来传统宽基指数ETF的发行数量与发行份额占比均显著下降。然而宽基ETF的良好发展是ETF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指数供应商应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优质宽基指数。

2.大型基金公司新发产品时应重点考虑产品的市场容量。由于大型基金公司在销售推广、后台运营、系统建设、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更为完善,与中小基金公司相比,大型基金公司在发行产品时更具有优势。但大型基金公司应当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