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票据作为中央银行冲销操作的一种新式工具逐渐发挥越来重要的作用。但因央行票据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所以从长期发展来看其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一)央行票据冲销外汇占款的成本过高
央行票据本质上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所以央行票据的发行要支付一定利息的,从而会形成一定的财务成本和损失。如果中央银行没有及时的获取收益来作为利息成本的支出,央行经营信誉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虽说,在实施央票对冲手段时依据我国国内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金融市场的大体走势,实行“余额控制,双向操作”,滚动发行等一系措施可以保证央票的有效性,但是对比于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长时期,央行票据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性”。所以,从远期考虑中央银行票据实际上不能真正的对冲商业银行过多的流动性,收回过量的基础货币投放,缓和我国流动性持续大量剩余的局面,反而会降低央行的冲销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二)央票发行推高货币市场利率,形成自我积累的恶性循环
央行票据大量,多次数的发行,使市场对央票的购买量越来越少,央行被逼以更高的利率来提高市场对央票的购买积极性。近期大量的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外国投资者的获利目标不再是定期的存贷利率,而是中央银票据不断发行而提高的货币市场利率。为了维持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基本稳定,央行又不得不使用中央银行票据对冲后来的外汇游资。这样的不断恶性循环引发了更加严重货币利率问题。这就表明,央票的长期对冲操作是导致外汇不断流入我国以及我国外汇占款不断增长的因素。年,我国央行票据两度“被加息”,利差的拉大引发国际游资进一步拉大。央行票据的对冲强度很难控制,我国在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方面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发行央行票据会使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大幅度波动的情形。如果货币市场利率存在一定的稳定性问题,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也会遭受一定的破坏。
(三)大规模的央行票据对冲干预扰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由于央行票据的发行是采取滚动模式,中央银行需要持续还本付息,持续地增加新票据的发行来替换旧的票据。到年底,我国已经累计了超过30%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同时期M2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29倍。随着外汇占款数量不断增大,央票的发行数量也越来越多,本年发行央票所回笼的基础货币大多数也会用于承兑支付早期发行的、当年到期的央票。由于利息支付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央票也就不可能无限扩大规模,央票边际效应不断递减,功效不断减弱。特别是年以后,央行票据的发行总量少于兑付总量,央行票据不但没有收回过多的基础货币,还加大净资金的投放量。这样一来,中央银行实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货币流动性的调节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货币政策操作的独立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四)央票对冲外汇占款将导致我国资金持有结构失衡,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
年至今,我国资金运用中贷款量持续减少,有价证券和外汇占款却持续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的央票和外汇占款挤占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外汇占款增加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流向存在一定的把控难度,长期下去,经济增长率可能下跌。
因此,从长期来看,央票的可持续性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票的增加,中央银行的发行成本会不断增大,所以央票的对冲效果会越来越弱,央行票被动发行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以上内容来源于:快贴宝-银行快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