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发行就秒光的券商收益凭证又爆棚广

财联社(上海,记者王可)讯,收益凭证是近几年券商炙手可热的产品,年发行规模创出新高,甚至经常出现产品“秒光”情形。

年前8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共计.12亿元,同比增长56.16%;相较年.80亿元的全年发行规模,已超出.32亿元。截至8月末,收益凭证存续规模达到.09亿元,同比增长56.11%。8月份,广发证券(.07亿元)和中信证券(.73亿元)发行金额均超百亿,分列第一、二名。名列前五的还有申万宏源证券(54.95亿元)、中金公司(54.11亿元)、招商证券(43.41亿元)。

收益凭证自年起步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年前8个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即突破亿元,全年接近万亿、并创下发行规模纪录已无悬念。

从收益结构来看,券商收益凭证仍以固定收益型为主,最高占比一度达92.92%。从期限结构来看,短期收益凭证占比逐渐降低,期限6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占比逐步提高。期限为12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占比从今年3月的8.02%,上升到8月的20.68%,在未兑付的收益凭证中占比达到32.84%。

目前,报价系统收益凭证发行人估值分类评价结果均在A级及以上。根据11月24日中证报价发布的固收型收益凭证收益率曲线,固定收益型收益率随期限上升。其中,天期限的收益凭证收益率为3.2%-4.5%;发行人为A类、期限天的收益凭证年化收益为5%左右。目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左右。

前8月收益凭证发行规模超去年全年

根据中证协最新数据,年1-8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共计.12亿元,去年同期为.19亿元,同比增长56.16%;相较年全年发行规模已超出.32亿元。年前8月,券商共发行只收益凭证,去年同期为只,去年全年为只,年内发行金额大增的同时发行数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从近一年的月度发行规模来看,年7月份收益凭证发行的数量、金额较以往大幅提升,达到一年内最高水平。

从存续规模来看,7月份之前,券商收益凭证存续规模总体平稳,每月略微上升或下降,今年7、8月份,存续规模明显抬升。截至8月末,收益凭证存续规模达到.09亿元,达到近一年新高;去年同期为.36亿元,同比增长56.11%。

从发行方式来看,年累计发行的.12亿元,其中.73亿元为柜台市场发行,.39亿元为报价系统发行,差异不大;只收益凭证中,只为报价系统发行,只为柜台市场发行,相异巨大。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发行方式中,柜台市场发行数量较多,但报价系统单家金额更高;报价系统平均每只收益凭证规模为0.64亿元,远高于柜台市场单只0.23亿元的发行规模。

从年8月收益凭证发行规模排名来看,前十家证券公司分别为广发证券(.07亿元)、中信证券(.73亿元)、申万宏源证券(54.95亿元)、中金公司(54.11亿元)、招商证券(43.41亿元)、华泰证券(40.82亿元)、国泰君安(36.73亿元)、中信建投(36.27亿元)、兴业证券(33.67亿元)、中国银河证券(31.41亿元)。其中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发行金额均超过百亿。

(年8月收益凭证发行规模排名;来源:中证协)

前十名本月发行金额合计.17亿元,占8月.64亿元总发行规模的54.30%;前十名本月发行共计只,占8月只发行数量的42.25%。

在兑付方面,年8月兑付本金.47亿元,是本期发行规模的76.59%。

从收益结构来看,券商收益凭证仍以固定收益型为主,最高占比为7月份的92.92%;最低占比为4月份的77.81%。即使在非固定收益型中,依然以固定加浮动收益型占优,其占比一直高于浮动收益和二元结构收益占比之和。

从期限结构来看,近来短期收益凭证占比逐渐降低,期限6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占比逐步提高。期限为12个月以上的收益凭证占比从3月的8.02%,上升到8月的20.68%,在未兑付的收益凭证中占比最多,达到32.84%。期限为1个月以内和1-3个月的收益凭证占比在年初逐步提高,年5月其合计占比一度达到65.09%,此后不断下降,在未兑付的收益凭证中仅占15.24%。

从月度发行规模走势看,收益凭证月度发行情况与A股二级市场交易情况,尤其是A股成交金额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一年期收益率约为3.2%-4.5%

为客观反映不同类别报价系统收益凭证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特征,综合评价收益凭证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证报价”)自建固定收益型收益凭证发行人估值分类评价体系,形成分类评价结果,应用于报价系统固定收益型收益凭证收益率的数据样本分类、曲线分类、曲线绘制及个券估值。

根据11月24日中证报价发布的固收型收益凭证收益率曲线,固定收益型收益凭证总体随期限上升。其中,天期限的收益凭证收益率为3.2%-4.5%;发行人为A类、期限天的收益凭证年化收益为5%左右。

目前,报价系统收益凭证发行人估值分类评价结果均在A级及以上。报价系统估值内部评价是依据《报价系统固定收益型收益凭证估值分类评价方法》作出的,仅适用于收益凭证估值。报价系统估值内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指标中包含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

根据海通证券研报,相比收益凭证,银行结构性存款的收益率相对较低;理财产品即将全面打破刚兑。因此,对于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而言,收益凭证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另外,目前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2%左右。

供需两旺,总量或存天花板

收益凭证自年起步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根据中证协数据,年全年累计共发行收益凭证亿元,虽然年收益凭证的发行量有所收缩,但年收益凭证的发行量又开始迅速增加,全年累计发行了亿元,此后几年一直稳定在亿元以上。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逐渐走向结尾,年前8个月,券商收益凭证发行即突破亿元,全年或接近万亿。

近期,郑煤机、锦鸡股份、龙津药业、徐家汇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公告称,拟将闲置资金,投向券商收益凭证或相关理财产品。

“双11”期间,不少券商为了吸纳新客户推出的新手理财包括收益凭证产品,一般预期年化收益率可以提升至6%-8%左右,但期限较短,包括1天期-30天期不等,并且会限额。财通证券在“双11狂欢节”中,推出了年化收益最高8.18%的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每场限额名,起购限购5万,相关产品在5分钟份额即售罄。

收益凭证获得热捧的同时,新的业务产品也在诞生。近日,申万宏源证券成功发行了挂钩境外标的的收益凭证,本期收益凭证名义本金1亿元人民币,期限12个月。该笔业务是今年7月份收到证监会关于试点开展跨境业务无异议函以来成功落地的首笔跨境业务。

依照监管要求可对收益凭证规模的上限做大致的估算。根据中证协数据,截至第三季度,券商的净资本总和约为1.79万亿元,按照中证协收益凭证的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60%的规定,可以估算收益凭证的发行上限约为1.万亿元,相比8月末亿元的存量规模,仍有近亿的发行空间。

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券商收益凭证是一种表内负债,券商对收益凭证具有法定责任。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不能再明示、暗示自己保本,不少产品收益也略低于收益凭证。因此券商收益凭证存在感不断加强,甚至经常出现产品“秒光”的情形。此外,监管给收益凭证划下了“发行余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60%”的红线,但由于券商净资本基数大,券商收益凭证仍有较大的发行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