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板做市商制度开闸在即增量资金跑步入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金华上海报道

三年前,科创板注册制试点正式在上海“开板”;三年后,科创板上市家数已经超过家,成为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又一里程碑。如今,又一利好科创板交易制度的措施即将实施。

随着近期两批14家券商科创板做市商名单披露,预示着科创板正式引入机构投资者做市“领头羊”。10月15日上交所最新消息表示,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上线已准备就绪。

“预计不久后就会施行,作为科创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交易制度安排,做市制度的引入有助于提升科创板股票流动性、释放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对全面推动科创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月20日,一位接近交易所的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科创板运行三年来,上市企业总市值已经接近6万亿,年内上市公司家数更是有望达到家,为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精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不过具体到IPO的表现中,市场也发现不同的公司上市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有些科创板企业上市初受到追捧,股价翻几番;也有些企业则一上市就破发,可谓“同板不同命”。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将有利于科创板长远稳健发展。

“同板不同命”格局如何破

截止到今年9月末,科创板已上市企业前三大细分主题产业依次为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以及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这三大产业也代表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重要发现。

不过,科创板上市企业的股价表现却“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股价翻几番,有的企业刚上市就破发。

“上个月我中了一只总部武汉的科创板新股,主做移动通信方面的5G核心业务开发,题材好发行价低,而且股东背景实力也很雄厚,虽然尚未实现盈利,但前景不错,没想到上市当天就宣告破发,持有了二十多天最终亏损出局;而前几天另外一只做企业大数据业务的上海机构科创板上市,亏损严重,发行价也接近50元,不过上市当天股价涨幅接近80%,真的是差别太大了。虽然中小投资者投资科创板企业有门槛要求,但是中科创板的新股也会破发,以后在打新的时候还是要多研究下公司基本面。”10月18日,上海一位资深老股民陈军(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此,海通证券上海某营业部总经理周伟分析指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是投资股票的基本风险常识,以前所有人都认为打新包赚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自从科创板推出实施注册制以来,打新不包赚的现象也渐渐多起来,集中体现在登陆科创板的股票上,我国资本市场拥有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如果科创板新股破发成为常态,那么对于中小投资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Wind数据显示,三年多来已上市的超过只科创板股中,最新收盘价较发行价平均溢价.91%,其中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的有只,收盘价较发行价出现折价的有只,也即是破发,也有多只科创板股票上市当日即告破发。其中表现最差的是*ST紫晶,作为一只信息技术概念股其年上市时最高价达到86.98元,目前的收盘价不到7元,股价缩水超过九成。

“科创板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板块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同时,一批打破国外垄断的卡脖子企业、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成功上市,硬科技企业向科创板集中的优势明显。一批硬核科创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正加快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这样的企业理应得到更多资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