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算最近发一笔定增,这段时间,董秘在外面走了一个月,挨家挨户拜访机构。”近日,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自去年2月实施定增新政以来,沉寂已久的定增市场再次被激活,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受市场行情波动、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监管问询以及折价率收窄等因素影响,定增发行难度陡增。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以来近3成非公开发行不能足额募集资金,发行价格相较市价的折扣率也呈现收窄趋势。
48家公司募资不及预期
根据Wind数据显示,年以来,截至6月15日,A股市场完成定增或新增股份即将上市的上市公司合计家,合计募资.0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单次募资金额为15.88亿元,但其中却有48家上市公司实际募资额不及预期,占比逼近三成,无任何一家企业超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产生“认购遇冷”的原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今年以来二级市场股价走弱,市场化发行难度陡增,导致发行期限显著延长;发行时折扣率较低,且解禁后平均收益率不理想等。
其中募集资金与计划差别最大的中电兴发,募资额缩水超过8成。该公司在年9月抛出定增方案,计划募资20亿元,这笔定增在年4月24日过会,年7月15日拿到证监会批文,后又于年2月22日延长定增有效期,直至年5月18日才完成。
但在最终的定增发行情况中,中电兴发仅募集到3.31亿元,较计划20亿元的计划募资额缩水83.45%,发行定价为6.81元/股,实施价格为相对基准价格的80%,但发行折价仅4.35%。不过,截至6月16日,中电兴发股价为7.2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了6.90%。
此外,南华期货、浙商证券、奥特佳、德尔股份的定增募资缩水率也超过60%。
“百亿定增”最终仅募得28.05亿元的浙商证券回应称,定增缩水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公司在年下半年完成了35亿元可转债转股,有效补充了资本实力,同时近年来通过利润滚存也实现了一定的资本补充;二是年7月以来,公司股票价格出现大幅抬升,较定增预案的预测基础发生了变化;三是进入年后,市场资金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春节以后市场曾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叠加前期A股市场对证券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