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IPO新股一字板最多17天10

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list/2017/

来源:火山财富

年A股市场的IPO已接近尾声,虽然今年IPO数量、规模均出现大幅下滑,但是热点频现,还是为今年的惨淡行情增加许多话题。如新一届发审委上台后的审核从严趋势;新股发行数量较上年下降;富士康报送IPO招股书申报稿后,仅仅36天后(22个工作日)便获通过,大幅刷新了A股市场IPO纪录;CDR规则推出,但暂时还没有企业发行;沪伦通征求意见稿发布;科创板即将推出,并可能试行注册制等。

对于即将过去的年,火山君对IPO市场进行了相对全面的梳理,从市场、企业、监管及券商四个方面进行了回顾,总结出年IPO那些事儿竟有10大特征。

市场:年IPO首发规模创4年来新低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首发数量为家,创下自年以来的最低。募集资金.20亿元,是年以来的最低。不过,德勤预计,A股市场明年或将有~单新股上市,融资约亿~亿元人民币。

火山君进一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1月、2月、3月和9月首发企业数量超过10家,但就募资规模来看,6月的募集资金规模最大。此外,从行业角度看,在今年的家首发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最多,达15家。火山君注意到,年排在IPO第三的医药制造业在年出局前六名,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设备制造业。

1、今年IPO数量、规模出现大幅下滑

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首发数量(按上市日,以下均同)达家,创下自年以来的最低。年~年首发家数分别为家、家、家和家,今年首发家数比去年减少家,减少了近77%。

就募资规模而言,截至12月23日,火山君注意到,家首发企业募集资金.20亿元,是年以来最低。年~年首发企业募集资金分别为.39亿元、.07亿元和.09亿元,今年首发企业募资规模比去年减少了.89亿元,减少了近41%。另外,今年首发募资规模占股权融资的11.7%,比去年下降了1.66个百分点。

德勤认为,明年中小规模的制造业和科技行业以及消费行业在发行数量上处以领先,考虑到多项因素,预期A股市场明年将有~单新股上市,融资约亿~亿元人民币。

~年IPO基本情况统计

从单月情况来看,今年以来,首发企业数量超过10家及以上的有4个月,分别是1~3月和9月。从募资规模看,以6月募集资金规模最大,虽仅有9家首发企业,但是募资规模却达到.02亿元。此外,上述1月~3月及9月的首发企业募资规模也超过亿元,而这5个月的募资规模合计就占了今年的近七成。

年IPO单月数量与募资规模统计

2、医药制造业被挤出IPO前6大行业

从证监会行业划分来看,火山君注意到,年以来的家首发企业中,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最多,达15家。此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这5大行业均有7家首发企业,这6大行业首发企业数量在总量中占比达49%。而年,虽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首位外,剩下5大行业排名却不同,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不难发现,年排在第三的医药制造业在年被挤出了前六名,取而代之的是专业设备制造业。

从市场板块来看,今年以来,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数量分别为55家、19家和28家,而年上述三大市场板块分别为家、81家和家,年三大市场板块首发企业数量较年降幅均在70%以上,其中创业板数量降幅更是达到80%。此外,上述三大市场板块年首发募资分别为.37亿元、.33亿元和.5亿元,年则分别是.55亿元、.69亿元和.85亿元,年较年在募资规模上三大市场板块降幅均在40%左右。

不同市场板块IPO情况

企业:家企业IPO平均发行费率为9.04%

火山君注意到,年的家首发企业平均募资13.3亿元,而年平均募资仅5.25亿元,年比年平均募资额提高了8.05亿元。而这是来自于独角兽大型企业的贡献。火山君梳理发现,今年前5大IPO融资规模合计为近亿元,同比增加%。另外,这家企业平均发行费率为9.04%,比去年稍有下降。

在上市之后,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投资收益这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火山君注意到,今年新股平均中签率高于去年,但收益率却不乐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新股平均“一字板”涨停天数较去年减少,而且目前已有13只新股破发。

3、家企业IPO平均募资13.3亿元

年初以来至12月23日,A股首发企业家,募资规模.20亿元,虽然两项数据均创下新低,但也不乏一些亮点。如年平均每家募资规模13.3亿元,比年多8.05亿元。再如富士康报送IPO招股书申报稿后,仅仅36天后(22个工作日)便获通过,大幅度刷新了A股市场IPO发审纪录。此外,虽然年首发企业数量远不如年,但年有5家企业募资规模超过或接近50亿元,而年无一家达到这个额度。

年以来的家首发企业,平均募资13.3亿元,火山君注意到,年的首发企业平均募资为5.25亿元,年比年平均募资提高了8.05亿元。

年,募资规模前5大的企业分别是工业富联、中国人保、迈瑞医疗、宁德时代及华西证券。其中工业富联募资高达.20亿元,另4家分别为60.12亿元、59.34亿元、54.62亿元及49.67亿元。再看年,募资规模最大的是中国银河,募资规模未超过50亿元,仅有40.86亿元。其次是财通证券、华能水电、浙商证券和中原证券。

另外,火山君统计发现,年前5大IPO募资额合计.95亿元,占今年以来IPO募资额的36.5%。比年前5大增加了.01亿元,增幅近%。

4、家企业发行费率最高的近20%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年家首发企业发行费用总计69.6亿元,平均每家0.68亿元。包括承销及保荐费、审计及验资费、信息披露费用、律师费用、其他费用,其中承销及保荐费达到52.54亿元,占比75.5%。

火山君梳理发现,年首发企业发行费用超过1亿元的有14家,合计达20.5亿元。其中前三甲分别是工业富联、迈瑞医疗和美凯龙。年首发企业发行费用超过1亿元也有14家,合计17.5亿元。

此外,年首发企业平均发行费率为9.04%,而年这一数据为11.78%。火山君看到,今年有2家首发企业发行费率低于1%,分别是工业富联和郑州银行。另外还有16家发行费率也在5%以下。而发行费率最高的是汉嘉设计,发行费率达19.53%,其次是百邦科技,发行费率也高达19.47%。此外,还有9家发行费率超过15%。而年发行费率最低为2.13%,最高为28.78%。

5、今年平均中签率高收益却不乐观

在IPO审核通过后,投资者最关心的还是新股的发行价格、中签率及投资收益等。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首发的家只新股,平均发行价格为17.22元,年该数据为14.45元。在今年的首发企业中,养元饮品和迈威医疗发行价格超过50元,分别为78.73元、56.68元。而年有9家企业发行价格超过50元,其中最高的是亿联网络,达到88.67元。

从中签率来看,今年以来首发企业平均中签率为0.%,而年为0.%。在今年,中国人保、工业富联、天风证券、郑州银行和江苏租赁的中签率居于前五,其中前两只分别为0.9%和0.%,后三只均在0.2%以上。值得一提是的,中国人保中签率居于自新股申购新规以来的第三位,仅次于年与年上市的华能水电和江苏银行。

中签本不易,但今年新股收益率也不乐观。火山君注意到,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上市的家新股平均“一字板”涨停天数为7.7天,而年达到了9.5天。火山君还发现,今年以来无一只新股的“一字板”涨停天数突破20天,而年却有4只新股超过20天,最高更是达到26天。今年“一字板”涨停天数最多的为彩讯股份,为17天,药明康德和天地数码紧跟其后,均为16天。此外,长城军工等5只新股为15天。但长沙银行、养元饮品、今创集团和华宝股份“一字板”涨停板天数仅有1天。

部分新股“一字板”涨停天数

6、13只新股破发“战略配售”重出江湖

另外,在今年A股大幅震荡之下,新股破发现象频频出现。火山君统计注意到,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已经有13新股破发,其中包括今年最贵新股养元饮品以及带着独角兽光环的工业富联。不过就破发程度来看,今创集团幅度最大,最新价格较发行价已经跌去了一半还多。此外,郑州银行、长沙银行及美凯龙也岌岌可危,最新价格与发行价相差不足1元。

今年截至12月23日13只破发新股

此外,今年的企业IPO在发行上除了有常见的“网下+网上”双渠道发行外,许久不见的“战略配售”也随着工业富联登陆A股重现江湖,此外,同样采取了“战略配售”的还有中国人保。

监管:IPO审核通过率创出5年来新低

火山君统计发现,今年的首发审核通过率显著低于往年,因而自去年上任的发审委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家次,通过率仅为55.84%,为年IPO重启以来的最低。此外,随着低通过率,今年还出现了“撤单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23日,今年IPO撤单企业数量达到家,比去年全年多51家。

另外,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共计99家,也创下年IPO重启以来的新低。

7、年IPO审核通过率创出阶段新低

第十七届发审委自年10月17日履职,由于今年以来的首发审核通过率显著低于往年,因而也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发审委审核家次,其中通过家,未通过59家,暂缓表决10家,取消审核18家,通过率仅为55.84%,为年IPO重启以来最低。而年~年通过率均接近90%,年通过率也达到76%。

~年IPO审核通过率对比

火山君注意到,企业IPO被否原因多种多样,持续盈利能力问题、业务规范运行问题、关联交易问题是前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涉及到33家、26家、22家IPO被否企业。

从单月来看,今年1月发审委共审核50家上会企业,是今年审核最多的单月,但当月仅有18家通过,通过率为36%,为今年通过率最低月份。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团灭”——1月23日7家企业上会,6家被否仅1家通过。

此外,审核数量排在第二和第三的是7月和4月,分别审核了22家和19家。不过,就审核通过率来看,自9月份以来,发审核单月审核率有明显提高,除了10月审核通过率在70%以下,其他3个月均在70%以上。

年单月IPO审核通过率

按市场板块来看,拟在中小板上市企业审核通过率最高,近66%,最低为创业板,通过率不到50%。

市场板块IPO审核通过率

8、撤单潮涌家企业临阵退缩

从今年的A股IPO情况中火山君还发现了一大壮观景象——“撤单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撤单的IPO企业数量达到家,比去年全年多出51家。火山君进一步发现,今年3月撤单最为火爆,仅3月就有79家企业决定终止审查,占今年撤单总量的四成。火山君还了解到,3月撤单企业激增与当时的审核通过率及企业自身业绩问题不无关系。另外,在2月下旬,证监会要求企业IPO被否后至少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让一些企业陷入两难,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企业一旦IPO被否,就非常被动。

另外,截至12月23日,今年证监会核发IPO批文共计99家,创下年IPO重启以来的新低。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年~年证监会核发家数分别为家、家、家和家,而今年核发IPO批文数量还不及去年的四分之一。

券商:42家券商首发承销收入超50亿元

今年以来,截至12月23日,42家券商首发承销收入合计51.08亿元,中金公司以7.26亿元收入居于首位,市场份额达14.22%。火山君注意到,前5大券商合计收入23.18亿元,占比达45.38%。不过,火山君进一步统计发现,以平均每单收费额来看,中金公司以平均每单收费0.91亿元居于首位,其次是国元证券和国信证券,平均每单收0.87亿元和0.86亿元。

若从收费的费率来看,九州证券、民生证券分别达到10.31%和10.22%,居于行业前列。

9、有项目上会券商中两家通过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有辅导项目上会的券商共49家,但有保荐资格的券商有93家,这也意味着今年近一半的券商IPO业务没“开张”。

从今年的上会企业数量来看,截至12月23日,中信证券辅导上会企业21家,居于首位;其次是中信建投和招商证券,分别辅导上会17家和14家;另外,广发证券业辅导上会11家,剩余券商均为个位数。再从通过情况看,中信建投有14家辅导企业过会,居于首位,其次是中信建投和广发证券,均有10家辅导企业过会。而未通过情况中,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和兴业证券居于前三,分别有7家、6家和5家辅导企业被否。

综合来看,在有3家及以上辅导企业上会的券商中,中金公司和华泰联合以%通过率并列第一,其次是广发证券,通过率达90.91%,第三是东方花旗,通过率为85.71%。此外,长江承保、国泰君安、长城证券及东吴证券的通过率均在75%以上。

10、42家券商承销收入合计51.08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按发行日,以下均同),券商承销首发数量上中信证券居首,达11家,市场份额为9.40%,紧接着是华泰联合和中信建投,分别承销了9家和8家,此外,是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前述5大券商承销数量市场份额合计近38%,相比去年市场份额进一步被头部券商占据。Wind数据显示,去年市场份额前五分别是广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合计占33.33%。

今年以来承销数量达3家及以上的券商

从承销金额来看,截至12月23日,中金公司今年承销首发金额最多,达.53亿元,市场份额由去年的4.26%提高到今年的26.80%。第二是华泰联合,承销金额达.44亿元,市场份额由去年的3.26%提高到今年的10.80%。此外,中信建投和中信证券今年以来承销首发金额也在亿元以上,居于第三和第四,第五是招商证券,承销金额近64.62亿元。

今年以来承销金额前10大券商

最后,从承销收入来看,截至12月23日,42家券商首发承销收入合计51.08亿元,中金公司以7.26亿元收入居于首位,市场份额为14.22%,其次是华泰联合,收入为5.06亿元,市场份额为9.91%,另外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广发证券位居第三至第五,上述5大券商合计收入23.18亿元,占比45.38%。

不过,火山君进一步统计发现,以平均每单收费额来看,中金公司以平均每单收费0.91亿元居于首位,其次是国元证券和国信证券,平均每单收0.87亿元和0.86亿元。此外,中银国际、国泰君安、中天国富、东吴证券等7家平均每单收费也超过0.5亿元。相反,中投证券、世纪证券、中原证券和德邦证券平均每单收费不到0.2亿元。

若从收费费率来看,九州证券、民生证券居前,分别达到10.31%和10.22%。此外,东吴证券、德邦证券等5家的收费费率也在8%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9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