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为公募创新型产品,上半年红极一时的FOF基金,近期却遭冷遇,审批和发行均有所放缓。
FOF审批和发行遇冷
据证监会最新数据统计,截至6月15日,FOF产品的申报数量已达只,而获批的只有13只。其中,待审批的FOF中有54只养老目标基金。《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基金公司处获悉,养老目标基金尚处于调研阶段,监管层还未给出发行时间指示。但即便除去养老目标基金,FOF的获批率也仅为16%。
记者注意到,近期FOF的审批和发行均有所放缓。从审批进度来看,已经拿到“准生证”的13只FOF,6只获批于年9月6日、3只获批于年3月5日,4只获批于年4月18日。证监会数据显示,目前有64只(非养老目标)FOF在等待批复,然而近两个月来审批进入停滞状态。
从发行情况来看,除上投摩根基金之外,第一批和第二批拿到FOF资质的公司都在一个月左右便推出了产品。而第三批FOF在4月18日获批后,迟迟没有发行产品的迹象。
其中一家基金公司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按照监管要求,只要在获批后6个月内发行即可。此外,记者从多方了解到,推出时间延后的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因为目前还有基金正在发行,而代销机构趋于饱和,所以已经获批的FOF档期会晚一些。二是因为今年以来大盘始终处于震荡下行阶段,基金公司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建仓时点。有基金公司向记者明确表示,会在7月份推出FOF产品。
针对FOF审批和发行遇冷,天相投顾投研总监贾志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人为限制投资方向就可以看出,监管对FOF的设立比较谨慎,加上此前FOF的业绩表现并不好,后续产品审批自然就更难了。”
业绩和规模双折戟
在定位上,FOF与开放式基金最大的区别在于,FOF是以基金为投资标的,而开放式基金是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为投资标的。旨在通过专业机构对基金进行筛选,帮助投资者优化基金投资效果。
但事实上,现有FOF的持仓却十分保守。一季报显示,除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外,其他FOF的前十大重仓基金中,货基和债基等固收类产品占比过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8只已发行的FOF成立以来均处于亏损状态,收益率在-9.07%至-0.43%之间。其中,权益类基金配置比例最高的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目前业绩表现最差,收益率为-9.07%。值得一提的是,6月26日,海富通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基金经理孙陶然因个人原因离职。
针对FOF的业绩表现,建信基金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证券市场表现不佳,拖累基金业绩。作为一种在全市场进行大类资产配置的基金产品,FOF的长期业绩表现值得期待。养老产品选用FOF的产品形式,也正是看中了公募FOF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
从FOF规模变动情况来看,收益不如货基导致众多投资者黯然离场。数据显示,首批成立的6只FOF规模缩水严重。具体来看,南方全天候策略FOF、嘉实领航资产配置混合FOF、建信福泽安泰混合FOF、海富通聚优精选混合FOF、华夏聚惠FOF、泰达宏利全能混合FOF首募规模分别为33.02亿元、28.63亿元、27.9亿元、21.58亿元、46.89亿元、8.27亿元,截至一季度末,规模缩水率分别为37%、35%、47%、39%、49%、39%。
此外,从第二批FOF的募集情况来看,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在持续减退。中融量化精选FOF和前海开源裕源FOF首募规模仅为4.29亿元和2.99亿元,和首批FOF的规模差距可见一斑。
贾志认为,规模缩水,有业绩的原因,也跟发行时的不理性有关。他强调:“FOF作为创新型产品,还是不要盲目追求规模,应回归资产配置的本源,做好产品。”
需要反思和改进之处
“FOF发展至今,其实有很多需要基金公司去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某业内资深人士向记者感慨道,“比如,FOF到底该怎么做资产配置?”他认为,在基础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首批成立的6只FOF一开始选择主要配置货基是明智的,但并非长久之计。
可以看到,第二批FOF发行时,监管就有了新要求。和首批6只FOF不同的是,中融量化精选FOF和前海开源裕源FOF的基金招募说明书里,都明确提到了“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基金资产的5%”。
“FOF不过是卖菜的二道贩子”,上述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一位公募从业人员在他发布的一条关于FOF的朋友圈下面如此评论。而事实上,这位从业人员所在的公司已经发行了1只FOF,并且另1只FOF也已获批。“这样的言论足以说明,圈内从业人员对FOF产品都是持争议态度的”。
作为创新型产品,从收益不如货基、规模大幅缩水、审批和发行放缓、从业人员的吐槽等现象来看,FOF似乎并未获得市场认可。
对此,著名对冲基金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FOF作为创新型产品与传统的规模基金在管理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各种各样的教条主义、机械主义选择基金的错误方法盛行,各家基金管理都需要有一个人员培养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另一方面,评判投资业绩必须要立足长远,不要由于短期的市场非理性下跌导致基金净值下降,就轻易得出基金业绩不佳的结论,这个时候恰恰是投资者树立信心、追加投资的良机,绝对不要恐慌性赎回。
同时,韩玮也强调,基金公司若想要解决当前的困局,应放眼长远,努力提升FOF投资管理能力,通过良好的长期业绩和口碑,逐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