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工业和银行垄断资

工业机能资本中借入资金的比重增长:在生产规模不大的时候,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主要是依靠企业自有的积累。但是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个别时期生产飞跃扩张的情况下,工业自己的积累就不能满足需要。

所以工业也就开始更多地依靠借入资金来经营业务了。并且企业越大,借入资本的比重也越大。由于银行信用性质的变化:银行与工业的信用联系固定了。如果说,以前企业家可以自由选择与某一家银行或同时与某几家银行发生信用联系,那么,当少数银行控制着信用的时候,企业家就只能与某一家银行发生联系,否则他就不能取得必要的信用。

企业对银行的依存性加强了。因为,在借入资金在其资本总额中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如果他们不能从银行取得必要的、大量的信用,那么他们就无法在尖锐的竞争中存身。

银行进一步监督与控制企业的必要性也加强了。因为,如果贷款只是短期的,那么银行只要知道债务者在该时期的信用能力就可以了;但在贷款的规模很大、期限很长的情况下,银行仅从保证其信用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也有了解和控制债务者一切活动的必要。

所以,由于银行与企业信用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以至即使在信用业务范围以内银行的作用已经不是吸收资金与分配资金的简单中介人;这时,它已经能通过信用业务了解企业活动,监督企业活动并决定企业的命运,它的作用已经具有“万能垄断者”的性质。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极力采取各种办法来扩大企业投资中的自有资金份额,因此,在有些国家,如美国,企业自有资金在投资中所占比率有所提高。

这种情况被说成是企业不再依赖于借贷资本市场的证明。其实,这种所谓的“不依赖”是极其相对和有条件的。战后时期,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机器设备的精神磨损加快,迅速更新设备的要求也就更迫切;同时,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战胜强大的对手,要兼并别人的企业,就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力量。

银行等金融机构仍然是企业动员资金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美国公司-年全部资金需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靠外来资金满足的;到七十年代外来资金的比率还有提高的趋势,如年企业外来资金占全部资金来源总额的44%,到年上升为57.6%。此外,在经济动荡不定的形势下企业为了使自己免于遭受各种偶然事件的影响,也要求助于金融机构的支持。

据年美国所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大公司都与银行签有循环信用协定,尽管许多公司并没有利用它们使用贷款的权力,但它使企业在必要时能够取得信贷,以保护自己免受金融困难的影响。美国企业的资金自给率是比较高的,尚且不能摆脱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在西欧和日本,这种依赖关系就更大。有的国家企业对外来资金的依赖程度甚至大大超过战前,如日本的大公司在年的运用总资本中,自有资本占60%以上,年降至23%,到年只有18%。

外来资金中的绝大部分就是各种金融机构的贷款。除上述资金需要之外,在其他许多方面企业和银行还要保持经常不断的联系,如存款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提供情报,金融咨询等,这些都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战后情况尽管有某些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关和银行借此对企业施加影响的情况。

事实上,银行不但能通过增加或减少贷款,对企业规定各种限制性贷款条件来干预企业的活动,甚至可以通过这种金融信贷联系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比如,银行可以提出向企业派遣领导人或对企业进行改组作为包销债券或提供贷款的条件。例如美国洛克菲勒和摩根等财团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打进“环球航空公司”,并最终取得了控制权。必须注意,仅从银行与工业资本信用联系加强这一角度出发,还远不足以理解帝国主义时代银行新作用的全貌。

为了全面地、深刻地理解银行的“万能垄断者”的新作用,还必须研究垄断的银行资本与垄断的工业资本怎样混合成长为金融资本,以及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如何以银行为其活动中心来控制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时代的银行为了追逐最大限度份本参与利的利润,不仅通过信用控制工业企业,而且还直接参与工业企业,成为工业企业的所有者之一。

银行参与工业的主要方式如下:银行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银行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可以获得大工业企业的垄断利润,这种利润大大高于一般信用业务的利润;可以控制对该企业的信用,即可以使这家企业必须存款于该银行,并只能从该银行贷款;可以获取股票投机的利润。

银行发行和推销有价证券:当股份企业为增加资本而需要发行新股票或发行公司债券时,通常是由大银行帮助办理的。因为股票或债券的推销需要相当的时间,而银行集中了大量货币资本,可以先承购这些证券,以便及时地拨出款项供企业需要,而后银行再逐渐地推销这些证券。同时,因为银行具有广大的分支机构和众多的客户,也便于进行这种推销业务。银行在推销这些证券时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利润的来源是银行承购证券的价格与银行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出售证券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通常是8-10%,甚而有时是15-20%。

银行参加创业活动,即参加组织新股份公司的活动。在组织股份公司时,发起人应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在生产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其数额往往超过工业企业家自己所能筹措的规模,所以大银行就参加为发起人。银行参加创业活动不仅是为了控制企业与瓜分企业利润,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创业利润。银行的创业活动还往往采取这种形式,即由银行倡导把个人企业或合伙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

除此之外,银行还积极参加整理将要破产的股份公司。银行之参加这些活动除为了获得上述的利益(控制企业和获取创业利润)外,也是为了收回旧债。因为这些企业通过“改组”和“整理”就可发行新股票并可用以偿还对银行的欠款。垄断的银行资本参加工业企业的上述三种方式是密切联系着的。比如,银行在发行工业股票与参加创业活动中往往伴随着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以确立对企业的监督;另一方面,当银行购买某一企业的股票达到控制数额以后,该企业要发行新股票或债券时势必要经由这一银行办理。

与垄断的银行资本渗入工业的同时,垄断的工业资本也渗入银行事业中去。因为工业企业也力图控制银行以便更方便地利用银行所汇集起来的货币资财来扩大自己的业务,以便利用银行的万能作用伸张自己的势力并打击竞争者。垄断工业资本侵入银行事业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1)购买银行的股票;(2)设立自己的银行和投资公司。

二次战后时期,购买企业股票和其他证券仍然是银行渗入工业的最重要的方式。而且,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在掌握企业股票和证券方面不但直接出面,还采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机构进行这项活动,这些办法特别在战后时期得到巨大发展。通过信托管理业务控制企业股票在银行参与工业方面起重大作用,尤其是美国的商业银行,法律禁止它们对工商企业进行投资,于是大商业银行广泛设立信托部作为控制企业股票的手段。

在信托业务中,银行受托代管别人的财产,在形式上虽然只是中介人,实际上它们执行着股东的全部职能:参加投票,派出自己的代表等。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调查,年商业银行的信托部门拥有市价2,亿美元的普通股票,占美国发行的普通股票的21.7%。

在西德,工业企业发行的股票与债券,约有三分之一掌握在大银行的信托部门手中。持股公司的作用也日趋重要。它不但像前面曾经提到那样用来控制银行,而且也被用以控制工商企业。这些公司利用相对不大的资本就控制了许多倍的股票,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485.html